措辞一个发音动作形成一个音素,汉语一个字一个音节,而一个发音节至少一个音素,汉语正好是一字一音—单音素,这是汉语语音最基本的特点。
但作为唐诗宋词的国度,在语音表达上,为了达到抑扬抑扬的效果,诗词歌赋般都以双音步来润色,于是形成了汉语语音的又一特点--双音步。

例:

登鹳雀楼

王之涣

陕北方言AA式词组

白日 依山 尽 ,

黄河 入海 流 。

欲穷 千里 目 ,

更上 一层 楼 。

这首古诗中,汉语发音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吟诵时两两组合形成一顿,是为双音步,以是这首词每句是三个双音步,只管每句诗的末了为一个单字,但在吟诵时它占用了与前面两字一组相同的自然物理时段,也成为一个双音步。

陕北方言在亲密、示大或示小语境中,大量利用AA式叠词,便是为了达到与唐诗宋词相同的音韵效果。

眼眼 口口 鼻鼻 土土 水水

火火 走走 睡睡 坐坐 软软

长长 壮壮 颗颗 把把 盘盘

以这样的叠词说话,不但朗朗上口,而且生动活泼,亲切暖人。

例:

眼眼看书书 口口吃糖糖

手手摘花花 娃娃骑马马

事实上在方言口语中,叠字也不一定是叠词,如陕北大量利用的“来来”就不是叠词,而是有多重意思。

例:

“唉,不晓怎来来!
”这句话中“来来”是语气词,“怎来来”相称于“怎回事”,疑问句、感叹句都用。

“我去朋友家用饭来来。
”这里的“来来”意思是“来了”。

“憨汉(傻子),叫人卖里也不知道怎来来。
”句中的“来来”既有替代动词浸染,也有语气浸染,“怎来来”相称于“怎卖的”。

“你买东西花得钱,顶人为的几来来。
”这句话中的“来来”是一种量化观点,“几来来”相称于几倍、几份、几分之几的约数。

“司机来来来?”这里的“来来”既表一种语气浸染,也表行为完成的意思,“来来来”相称于“来过吗”

“你才刚说甚来来?”这个“来来”是“来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