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王之涣是我国盛唐期间的墨客,为人豪放不羁,常仗剑悲歌,长于描写边塞风光而著称。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描述了一幅动人的边塞画面:辽阔的高原上,黄河滚滚而来,往西望去黄河彷佛是从白云中流出来一样平常;边塞上的一座孤城,巍然耸立在群山之中;忽然听到了羌笛之声,曲调适值是《折杨柳》,羌笛何须总是吹《折杨柳》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便是春分吹不到的地方,哪里有可以攀折的杨柳。
一起向西(敦煌)
唐朝的凉州,别号武威郡,属于陇右道的范畴,唐朝陇右道包括现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以及新疆东部的地区。唐朝的凉州,差不多是便是现在的甘肃武威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在古代,凉州是天下要冲,是唐朝西北地区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央,是掌握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央城市,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唐朝的边塞城市。
唐代十道图(局部)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是古代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交通的要道,是古代主要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属于凉州地区。凉州地区的景象类型属于范例的温带大陆性景象,年均匀气温7.8℃,年降水量不敷400毫米,而年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古代丝绸之路舆图
《凉州词》中描述的“东风”便是指东南季风,凡是东南季风能够影响到的区域称为季风区,凡是东南季风影响不到的区域就称为非季风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边界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凉州地理位置位于宁夏贺兰山以西,属于非季风区,以是“东风不度玉门关”。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
虽然甘肃武威(凉州)地处非季风区,年降水量稀少,但是地处祁连山山麓的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上的冰川融化水,为生产生活供应水源。凉州在唐代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和三大经济中央之一,城市规模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壮盛期间人口数量超过40万人,形成了悠久的文化历史,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便是出土于凉州。
凉州和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