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地居住的这段期间,辛弃疾也为我们创作了许多精良的词作品,比如下面这一首有趣的《玉楼春》便是个中之一。这首词,题名“戏赋云山”,但是字里行间中所描述的却是自然界中变化多端的征象,辛弃疾以诙谐的笔触写出,个中彷佛还蕴含着哲理思考。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开头以设问起,“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上句问,下句答,这实在要比直接说青山被浮云遮挡要来的蕴藉和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以拟人化的手腕写出,显得更加真切了。这里最妙的是上句用了一个“推”字,显得空灵,更贴切地表现出了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下句用了一个“猜”字,有着不愿定的意味,更显得灵巧生动。
三、四句承接头二句,通过描写作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表现出词人寻觅和遗憾的心情。辛弃疾实在对青山有着独特的感情,他的词作中,常常涌现如此的描述,比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等等,青山实在已经成为了辛弃疾一种光明磊落的写照。
如果说,上片所描述的,是青山被浮云所覆盖的忧虑之情,那么下片便是再次目睹青山之后的喜悦之情。“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作者笔锋一转,写西风乍起,浮云被吹散,忽然看到平时所爱之山峰,还是耸立于东南天涯之中,那种喜悦之情,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却从字里行间中让我们体味到了。
最妙的是结尾两句,“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按道理来讲,作者该当是在此处抒发喜悦之情的,但是辛弃疾却偏不这样写,而是宕开一笔,写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旧耸立于东南天涯的欢畅动作和笑声,通过老僧之喜,来表现自己之喜。作者这样处理,让词境变得更加丰富了,原来,志同道合的人并不是没有(试想辛弃疾生平的空想抱负),比如这老僧便深知我心!
实在,稼轩的这首词,虽然题作“戏赋云山”,可是对付他所吟咏的工具却并没有十分细致的描写与刻画,而因此轻快、明朗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想熏染,个中又彷佛饱含深意。总体来说,辛弃疾的这首小词,格调明快,清新有活力,反响了辛弃疾乐不雅观向上的一壁,读来十分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