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15位游玩于古诗词中儿童是多么的无邪无邪多么的活泼可爱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冒死叽叽喳喳写个一直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六一”将至,在这个属于儿童的节日到来之前,偏偏又被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插图刷屏了,

载月君也看了这些插图,确实是以为这些奇奇怪怪的人物画,涌如今教材之上大有欠妥,

这叫什么风格呢?彷佛小时候在《故事会》里常常看到,

目光呆滞、表情缄默,完备没有儿童应有的天真可爱呢,

比较较下,我们老祖宗笔下的儿童,或短笛横吹,或卧剥莲蓬、或狂奔追蝶、或傍阴学瓜,

活灵巧现,纯洁天真,满满的都是我们童年回顾里的味道……

本日我们分享15首古诗词中的儿童,这才是孩童该有的天真顽皮、纯洁可爱……

01

池上

白居易 〔唐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酷热的夏天,白居易到湖边避暑,

湖上凉风习习,白色的荷花送来习习喷鼻香气,

忽然荷花丛中动静大作,他一惊。
原来是一个小娃娃,以为荷花好看,于是顶着烈日撑着竹筏,静静的在采摘荷花。

小娃娃摘到莲花后,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小主人公的天真稚子、活泼油滑的可爱形象,也就维妙维肖,跃然面前。

02

不雅观游鱼

白居易 〔唐代〕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互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可爱又调皮的小娃娃,总是不经意的在白居易的生活里捣乱。

闲来无事,他绕池看鱼,可小娃娃却弄来一叶扁舟,扶短竿,抛长线,投喷鼻香饵,下锈钩的钓鱼。

虽然都是爱鱼,但一个是心里爱,一个是顿顿离不了的爱。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平淡普通的生活场景,并有感而发,表现了同时喜好鱼却采取了两种完备不同的办法,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无奈兼有。

03

小儿垂钓

胡令能 〔唐代〕

蓬葆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春暮夏初,胡令能去屯子拜访自己的一位老朋友,

可是走到岔路口,却忘了朋友家住在哪里,正在不知所措之际,看到路边小溪边的草丛中,一位蓬葆小娃娃正在垂钓,

他向娃娃问路,没想到娃娃却远远地摆了摆手,恐怕惊动了鱼儿而没有回应他。

这首小诗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如同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阐述中透露出几分纯洁、无限童趣。

04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休 〔唐代〕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傍晚时分下起了小雨,化了一天缘的诗僧贯休冒雨匆匆赶回家。

炊烟袅袅,一阵阵黄米饭的喷鼻香味,扑鼻而来。

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
山野间,流水清脆悦耳。

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呜咽着要捕捉鸟儿玩耍。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时令,然而墨客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
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俏丽”,于静处露活气。

05

夏日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宋代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落落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初夏,农夫们都很劳碌,白天要在水田里面除草,晚上还要编织麻衣。

而小孩子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放学种瓜。

这首小诗用清新的笔调,对屯子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结句更妙趣十足,表现了屯子儿童的天真情趣。

06

闲居初夏昼寝起·其一

万里 〔宋代〕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杨万里吃过梅子,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

漫长的夏日,他从昼寝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季候特点,而追逐柳花的儿童,更是唤起了墨客心中的童真,淋漓尽致地把墨客心中那份宁静闲适和对村落庄生活的喜好之情表现出来。

07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宋代〕

明朗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夏日雨后的晴天,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

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

而那头牛只管专一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这首小诗末了一句,牧童柳荫下甜睡的自然清闲的“静”,加上“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08

稚子弄冰

杨万里 〔宋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调皮的儿童,一年四季都不得歇。

夏天他们撑船偷莲、傍阴学种,冬天哪怕是穿着厚厚的衣服,丝毫都不影响他们玩耍。

清晨起来,他们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平常穿越树林。

但是冰毕竟是冰,不耐巧,敲着敲着就碎了,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这首小诗恍如一段小视频,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得意其乐的盎然意趣。

09

舟过安仁

杨万里 〔宋代〕

一叶渔船两幼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万里真的爱小孩子,哪怕是路上碰着孩子,他都不经意的会多看几眼。

途经安仁时,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却打开了伞,坐在船里。

一阵风来,风吹动伞鼓起,犹如船伸开了帆,他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提高啊。

孩子总是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而杨万里对他们的喜好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讴歌有加。

10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宋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暮春时节,稀稀落落的竹篱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纭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小诗中,追逐黄蝶的儿童,让人觉得到虽然春暮,但依然生趣十足。

11

清平乐·村落居

辛弃疾 〔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夏天,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辛弃疾昼寝时候喝了点酒,醉意惺忪,听到隔壁的老翁老妇用吴侬软语谈天,你问我答,犹如是催眠曲调。

醒来后,日已偏西,可是邻居仍没有回家,他家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在这首小诗中,作者对屯子清新奇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好屯子和安全静的生活。

12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宋代〕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雇主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辛弃疾晚年隐居的地方,在一片山园之中,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

秋日,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
一群嘴馋饕餮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

家人们准备去摈除调皮的孩子,可是辛弃疾制止了,他想悄悄地不雅观察他们天真天真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这首小词的下阕,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偷梨、枣的孩子,虽然调皮,却极具治愈力。

13

村落晚

雷震 〔宋代〕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一场春雨后,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险些溢出了塘岸,

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逐步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演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屯子晚景的诗。
诗中高枕而卧的小牧童,悠然自得、淳厚天真的样子容貌,让人忘怀了生活的烦恼,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美好觉得。

14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宋代〕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匆匆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客居他乡,秋风萧瑟,秋叶萧萧,让他格外的想家。

晚上想家想的睡不着,起身闲步于村落落小路上,却看到远远的地方,有一盏夜灯在闪烁。

伴着萤火的,还有嘻嘻哈哈的吵闹声。
原来是几个贪玩的孩童,不睡觉,在抓匆匆织玩。

儿童的高枕而卧,更让作者生起对童年,对故乡的回顾,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期也是如此天真浪漫,愉快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脸,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15

所见

袁枚 〔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30多岁便早早的从官场之上退了下来,买下大不雅观园并寓居于此。

比较较一不顺心便躲到深山老林里去的那帮人,他是隐于市的大隐。

他在随园著书立说、收女弟子、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过的是大家都神往的生活。

当然他也会出去走走涣散步,心天真念,所见皆为美好,比如他夏日傍晚看到的这个牧童。

一边唱歌,一边骑着黄牛从林中走出来,忽然听到了蝉的叫声,立马闭上了嘴,准备捕蝉。

蝉、蜻蜓、蝴蝶、匆匆织、溪鱼、小鸟、老牛,总有承包了我们的童年。

那时候的统统都是很灵动很可爱,如今想来,还以为心上如同一阵暖风拂过,柔柔甜蜜。

正如宫崎骏在《龙猫》中所说: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末了挂着泪,微笑着睡去。

童年的回顾,永久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最美好的事物。

欢迎您供应素材

@载月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