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是唐代贺知章写的一首随处颂扬,赏心悦目的七言古诗。
她为什么能传颂千秋,依然是风采依旧,让民气旷神怡,交口夸奖呢?《咏柳》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一树绿柳意,万家皆东风
我们先来诵读一遍原汁原味的《咏柳》诗吧。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

绿柳含画意春风满诗情咏柳的独特之处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整株柳树就像是用一块碧玉妆绘而成;那轻垂的柳条就像千万条轻轻飞舞的绿色丝带一样。

也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该当便是仲春的东风吧,她如同一把神奇的剪刀啊。

这首诗写得东风画意,精妙绝伦。
墨客利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一树垂柳,描述得如此风情万种,风光迷人呢?诗中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我以为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领悟。

一、精妙的拟人吸引人。

首句“妆”字是一个拟人化的动词,把柳树看作一个正在装扮打扮的妙龄少女;假如人们读“碧玉”时能够遐想到“小家碧玉”的形象,那柳树更像是一身绿衣袭人,楚楚动人,青春仙颜的少女了。
沐浴着东风阳光,倒映着湖光山色,她正在梳洗呢!

二句“绿丝绦”是一处拟人化的修辞,也正如那少女的丝裙一样,妖娆动人。
丝,丝绸,够名贵的了。
绿丝,更加罕有奇妙,贵不可言了。
丝绦,丝带束腰,更显风采,愈发迷人了。
那少女也真是加倍的崇高如仙子,明丽似天仙了。

三句“裁”字也是一个拟人化的动词,奥妙地写出了东风的可爱就如同一位美妙的仙女一样,她不仅会在湖畔装扮打扮,她还会剪裁春天呢?看看这是一处多么精妙的拟人啊?

二、形象的比喻打动人。

首句碧玉妆成,就犹如用一身翡翠打扮的一样。
不但把柳树当作小家碧玉的少女去写,也把这整株柳树都当作一块大翡翠了。
一株柳树就如一树高的翡翠一样,这是若何的明丽崇高呀?

二句“绿丝绦”,嫩柳随风起舞,就像摆动着的少女的丝裙一样。
少女亭亭玉立,够俏丽了,又穿着华贵明丽的丝裙,更加的风采绰约,风采迷人了。

末句“仲春东风似剪刀”,更是明快直白隧道出了东风的形象原来便是像一把无形的剪刀呀。
只不过,这把剪刀可是一把无比神奇,无比奇妙的剪刀啊!
她不仅剪出了行行绿柳,剪出了朵朵春花,更是剪出了九州春色,万里图画啊。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三、丰富的遐想迷醉人。

全诗之以是读起来风情万种,风光醉人,实际上还是由于这首诗作奥妙地利用了遐想,更多地调度了人们的想象的缘故。

从一开始的“碧玉”,会让人们联系到小家碧玉的江南美女,更会让人们遐想到质地纯洁、透明、翠绿的翡翠、玉石等等。
一树弱不禁风的垂柳,不仅像一位纯朴的江南人家的小家碧玉,更是华贵如同一位全身翡翠的仙子了吧。

二句的“緑丝绦”,虽然是一处拟人,但是也能给人遐思,让人们浮想联翩的。
还是那亭亭如立的仙女吧,她那绿色的丝裙随风摇荡,又该有若何的风情万种,若何的风采迷人呀?

末端两句,一问一答,在句式上直接调动了人们的思想,也由不得人们不去遐想了。
那东风不仅仅给人们送来了温暖的阳光,还给人们送来了她亲手裁剪的形形色色动人的图画呢?你再看那刚出土的如剪刀一样的两瓣新苗;那翻飞起舞的紫燕身后,不也是两把剪刀似的尾巴吗?

四、学作两首送家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综合利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末了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借柳树歌咏东风,把东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颂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在措辞的利用上,既晓畅,又富丽。

为了帮助家人们更好地批驳、理解这首诗的精妙之处,特殊仿作两首,供家人们多多批评指教。

其一

碧玉妆成几枝俏,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花更娇。

其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舞飘飘。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偷偷笑。

绿柳含画意,东风满诗情。

绿柳含画意,东风满诗情。
一树绿柳意,万家皆东风!
总之,这首诗的精妙之处甚多,可谓是越品越多,越品越妙。
相信朋友们会有更多的真知灼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朋友们一点点的帮助。
欢迎不才面留言互换。

问天行者于二零二零年仲春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