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天,30岁的王安石在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期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登飞来峰而写下这首绝句。当时,他已立下变法图强的年夜志壮志,这首诗,便是借登高览胜的感想熏染来表现自己远大空想和抱负的。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前两句侧重于写景,竭力形容山塔的高耸,为抒怀言志做好铺衬。
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点题,写飞来峰上古塔之高,由此显示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这样夸年夜地描写塔的嵬峨,既为下面写远眺作铺垫,也暗示自己居高不惧的肚量胸襟和高瞻远瞩的雄伟气概。
次句“闻说鸡鸣见日升”写景。描写“闻说”的鸡鸣日升的残酷奇景,而不是写自己的此时所见,这是通过对传说中的景致的憧憬来表示对预想中的出息的展望。表现了墨客朝气发达,对出息充满信心。
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怀,借写自然界的景象,透过征象看到实质,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第三句“不畏浮云遮望眼“气势夺人。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墨客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墨客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第四句”自缘身在最高层”志存高远。站得高,看得远,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不怕提高道路上的”浮云“遮挡视线。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立志干一番奇迹的年夜志壮志。
全诗通过描述风景来抒写抱负,不但形象光鲜生动,而且蕴含哲理,启人遐想,发人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