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有哪些描写玉的古诗词呢?萧萧精选13首古诗词,快来看看你见过几首吧?

1 《瑾瑜玉赞》

东晋 · 郭璞

钟山之美,爰有玉华。

光彩流映,气如虹霞。

诗词 雅玩之美前人若何赞赏玉

君子是佩,象德闲邪。

中国的玉文化中,玉不仅是美学和艺术的崇尚,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情绪和高尚精神的表示。
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使玉在中国社会拥有着极其主要的地位,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与中华文明紧密交织在一起。

2 《玉赞》

东晋 · 庾肃之

圆璧月镜,璆琳星罗。

结秀蓝田,辉真荆和。

元圭特达,瑜不掩瑕。

质鲜气润,流映滂沱。

3 《卖玉器者诗》

南朝宋 · 鲍照

(见卖玉器者。
或人欲买。
疑其是珉。
不肯成市。
聊作此诗。
以戏买者。

泾渭不可杂,珉玉当早分。

子实旧楚客,蒙俗谬前闻。

怎知理孚采,岂识质明温。

我方历上国,从洛入函辕。

扬光十贵室,闻名四豪门。

奇声振朝邑,高价服村落庄。

宁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4 《赋得琢玉成器》

唐 · 叶季良

片玉寄幽石,纷纶当代名。

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

冰映寒光动,虹开晚色明。

雅容看更澈,馀响扣弥清。

自与琼瑶比,方随节制荣。

因知君有用,高价伫连城。

5 《古风 其五十》

盛唐 · 李白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

誇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

流俗多缺点,岂知玉与珉。

重新石器时期早期开始,中国人便将玉视作天地精气的结晶,授予了无上的宗教象征意义。
而玉的外在特质也让人们将其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在中国文化中成为“君子”应具备的德行。

6 《玉》

唐初 · 李峤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

洛阳陪胜友,燕赵类佳人。

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马新。

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

7 《瑕瑜不相掩》

唐 · 陈中师

出石温然玉,瑕瑜素在中。

妍媸因异彩,音韵信殊风。

让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

光华开严密,清润仰磨砻。

秀质非攘善,贞姿肯废忠。

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

8 《瑕瑜不相掩》

唐 · 武翊黄

抱璞应难辨,妍媸每自融。

贞姿偏特达,微玷遇磨砻。

泾渭流终异,瑕瑜自不同。

半曾光透石,未掩气如虹。

严密诚为智,包藏岂谓忠。

停看分美恶,今得值良工。

此外,成全品也成为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主要构成部分。
本日,中国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元素之一。

9 《赋得沽美玉》

中唐 · 罗立言

谁怜被褐士,怀玉正求沽。

成器终期达,逢时岂见诬。

宝同珠照乘,价重剑论都。

浮彩朝虹满,悬光夜月孤。

几年沦瓦砾,今日出泥涂。

采斲资良匠,无令瑕掩瑜。

10 《美玉》

唐 · 南巨川

抱玉将何适,良工正在斯。

有瑕宁自掩,匪石幸君知。

雕琢嗟成器,缁磷志不移。

饰樽光宴赏,入佩奉威仪。

象德曾留誉,如虹窃可奇。

终希逢善价,还得桂林枝。

穿过重重迷雾,过逝虚幻的岁月。
无论是玉器、玉饰还是玉佩,都散发出幽美而沁人心脾的光芒。

光滑的表面折射着周围环境中的色彩,令人目不暇接;斑斓多彩的纹理组成了韵味悠长的图案;透亮的颜色仿佛在威严但又意见意义盎然的光辉之中诉说着历史和情绪。

11 《戛玉有馀声》

唐 · 管雄甫

戛玉音难尽,凝人思转清。

依稀流户牖,髣髴在檐楹。

更逐松风起,还将涧水并。

乐中和旧曲,天涯转馀声。

飘渺浮烟远,温顺入耳轻。

想如君子佩,时得上堂鸣。

12 《赋得玉声如乐》

唐 · 潘存实

表质自刚毅,因人一扣鸣。

静将金并响,妙与乐同声。

杳杳疑风送,泠泠似曲成。

韵含湘瑟切,音带舜弦清。

不独藏虹气,犹能畅物情。

后夔如为听,从此振琮琤。

13 《元宫词(一百三首) 其十六》

明 · 周宪王

一段无瑕白玉光,来从西域献君王。

制成新样双龙鼎,庆寿宫中奉太皇。

古人对付玉的崇拜远不止于实用代价,乃至领悟到种族、崇奉、道德等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总之,诗词中所展示出玉为中央元素的主题,深刻地表示了中国古代所独占的审美代价不雅观念。

#大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