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
①瑶瑟:玉镶的富丽的瑟。
②冰簟(diàn):清凉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③碧天:上苍;蓝色的天空。
④远:一作“还”。过:一作“向”。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⑤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寓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翻译】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作品简介】
《瑶瑟怨》是唐代墨客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绝,是唐诗中随处颂扬的名篇之一。此诗描述的是抒怀主人公寂寞难眠而鼓瑟听瑟的各种感想熏染,以表达别离之怨。全诗像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生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雁声、潇湘和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感情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虽没有正面描写女主人公清夜独自弹瑟传达怨情,而幽怨之情表现得很充分。作品蕴藉温婉,诗意浓郁,耐人寻味。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创作背景】
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 作为晚唐著名墨客、中国词史上的主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丢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主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如今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形,《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墨客、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抑低,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美,秾艳精细。其词艺术造诣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紧张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附赛大家书法集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