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生平勤读不辍,广泛阅读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身手、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南师的著作虽然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但一言一语无不表示出那种贯通通盘、直达根本的气质。我们从中挑选出了极具眼界和人生聪慧的50段话,但愿大家能从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对人生的修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天下;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往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贯到中华民国 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革,又影响了几十年。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走走,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须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 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每天要吃的,要深切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化、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3、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我们先人晓得措辞三十年一变,以是把语、文分开,把措辞变成独立笔墨,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高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
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
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4、升官发财未必是好事
作 一个中国人,我常常问,你发财为了什么?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把稳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你发了财,很多老百姓会怨恨 的,眼睛歪着看,格老子怎么会发?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就了不少恶业。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九代投生为牛)。
5、多读历史
我 还有个主见,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出息,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不雅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主要的课。要理解现在时期的 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不雅观察个人奇迹的成功失落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古代每个时期,怎么失落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6、作甚中华道统
譬 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见告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晦气,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表面的事,至于职业做什么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 本是分开的。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干事都是学问。如果有机会叫你出来干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全体国家社会做贡献。这是孟子的教诲
7、有缺陷才是正常
佛学叫这个天下“娑婆天下”,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天下是毛病的天下。《易经》也说这个天下是毛病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以是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8、有寂寞才有境界
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
9、易、老、庄、佛,都为医心
《庄 子》是医心的,不管西医中医,都只是医身体的。心是个什么东西?思想感情这个心很难医。……老庄讲的内容,便是医药。所有思想病、政治病、经济病,各种 病,在《庄子》里头提的非常多了,只看大家如何去研究。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老庄以及《易经》,都是治心的药,也是治心的方法。一样平常年夜夫能够治身体的病,却 不能治心。
10、知生灭便是觉悟
生命便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征象;动机、细胞乃至统统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久都是这样。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随意马虎就被接管呢?由于中国文化的老祖宗《易经》,也讲过这个道理。
11、生活即是修行
真正的修行不但在山上,也不但在庙里,更须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12、文以载道,道以化人
中国古人不轻易写书写文章。今日很多的文章、戏剧、新闻,写的是社会坏的一壁,对小孩子有很坏的影响,这种笔墨对社会的影响比杀人还厉害。实在写的人未必有心教人学坏,也有写正面的,但是接管的人不看正面。古人对人类这种生理非常理解,以是下笔非常严谨。
13、每当时代无可救药,总是道家出来拨乱反正
凡 是对任何一样东西,态度不同,不雅观点就两样。自己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印象就互异。我们看中国历史,汉、唐、宋、元、明、清开基立业的壮盛期间,都是由三玄 之学出来用世。而且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一个不易的法则,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返正”的人物,都是道家的人物。
不过,他们有他们的一向作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帮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然后自己飘然而去。如商汤时候的伊尹、傅说,周朝开国时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期间的范蠡,汉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三国时的诸葛亮,都是道家人物。姜太公与范蠡,完备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张良则差一点,末了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于诸葛亮,他的立身处事,完备是儒家。
14、英雄与圣贤之别
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贤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任务,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15、古代经典要从小开始背
当 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 候心里默念一下,个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见告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16、万物有理,大道至简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事理,只是我们的聪慧不足、履历不敷,找不出它的事理而已。而《易经》的大略单纯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聪慧够了,理解它往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大略。
17、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
实际上,好事跟痛楚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丧失落开的话,痛楚来一样可以丢开,以是痛楚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楚、困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18、佛家只说两个字——无常
佛学为什么讲无常?由于天下上的事没有永恒的。人的希望,永久贪求永恒,想永久保持存在,那是永久不可能的,那是蠢人,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以是佛见告你,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离……那是一定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19、中华文明的基本模式
我们过去的文化历史,始终在帝王专制政体中,“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一个模式之下,度过了两千多年。也使孔孟的道统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体之下,绵延存续了两千多年。
20、忧患意识是中国文化大传统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去世了。
21、把人做好、把事做对,便是学问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干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便是学问。
22、能利人才是奇迹
什么叫干奇迹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奇迹。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全体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奇迹。
23、君子不自怨自艾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教化、做法各类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自怨自艾的动机。拿现在的不雅观念说,这种生理是绝对康健的生理,这样才是君子。
24、要读历史,也要读小说
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足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韶光都是真的,内容不太可靠;而小说,是人名、地点、韶光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每每是真的。
25、积善即是菩萨
我常说,中国宋明往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便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26、学佛是大丈夫事
古 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由于他的境界、派头、胸襟分歧凡响。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 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聪慧开拓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聪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聪慧 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便是境界般若。
27、做什么都有境界
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本日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殊有一种心得,便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本日溘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殊平,心里头很舒畅,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
以是,境界包含统统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造诣,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造诣,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爽朗到某一种程度。
28、统统教化方法,都只是三个字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统统的宗教,人类统统的教化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料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料你自己的思想。
29、人有三个基本的缺点不能犯
人有三个基本缺点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30、出身不主要,器度才主要
在 艰巨中发展成功之人,每每由于生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 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生理变态上的次要征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巨困难中发展,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年夜方好义的胸襟怀抱。由于他懂得人 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31、做好自己就够了
“终生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便是人生哲学。人为什么要表面人讲你好,你才以为自己好呢?表面跟我绝不相关,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绝不相关。
32、只有淡泊才能宁静
诸葛亮的千古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只有先肯淡泊,而又甘于淡泊,乃至享受淡泊,做到孔子所讲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才能到达宁静的境界。
33、人不自欺,天下无敌
任 何一个人,生平只做了三件事,便去世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天下聪明都相等,谁也骗不了谁,别人看你,你看别人,都是很明显的,尤其不能装 假,明眼人一看,便会把你的心肝肺脏都识破了似的。人,由于有“自欺”,才会“欺人”,末了当然要“被人欺”。人不自骗,谁又能骗了你呢?换言之,人要自 爱,才能爱人,末了自然可被人爱。也可以说,人要自傲,才能尊人,这样才能使人尊你。
34、好感情便是最好的养生
养 生学理论认为,“愤怒伤肝,恐怖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即,随意马虎发怒、随意马虎发脾气或脾气不好的人,便是肝气不平和的征象。随意马虎害怕,胆小怕事,便是 肾气不平和。嗜好过分,特殊如饮食、男女方面过分,可使心脏有问题。多愁善感,或遇家庭问题,其他等等事件,心多忧患,便由肺气不平和开始,影响内脏健 康。
35、古来圣贤皆寂寞
古今中外,许多被后世认为是多么伟大,能影响千秋万世的人物,在当时,大多数都是那么悲惨寂寞的。由于他们在生前不重视短见的唯利是图,对自己个人,对国家大事,都因此如此的人品人格来为人处世的。
36、任何时期,都是现实者多超脱者少
许多人都在感叹这个社会、这个时期,太重现实。实在,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人活在世间,就要生存;逐渐的,逐步的,不知不觉就会重视现实。只有少数的人能超脱现实,为崇高的空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暂生平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着眼。因此,也就受到人们一种超越的崇敬,称他为“贤人”了。
37、固执己见,做不了大事
我们研究历史上一些成功和失落败人物的性情,会创造很有趣的比拟。有些人的性情,喜好接管别人更好的见地。不过,能急速改变,立时收回自己的见地,改用别人更悦目法的人太少,刘邦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而项羽对付自己的主张,就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接管别人的见地。
38、成败悲喜,只是自然
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落意,有人附和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宇宙这个大原则。
39、少吹牛皮,多做实事
古今中外,人类生理都是一样的,多数爱吹牛,很少见诸于事实;空想非常高,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难。以是,孔子说,真正的君子,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40、先有态度,才有学问
讲到学问,就须两件事,一是要学,一是要问。多向人家请教,多向人家学习,接管古人的履历,加以自己履历中得来的,便是学问。这里所讲的孔门的学问,不是知 识,而是做人干事,要拿人生教化来体验,随时随地来学习。文学、科学、哲学才是知识。要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友”
41、好为人师是大毛病
孟子有句话讲的极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每个人都有傲慢好胜的生理,想比人家好,想教训别人,都想辅导别人,这是人的毛病。
42、人最高的聪慧
《易经》上见告我们两个重点,科学也好,哲学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情都要把稳两件事情,便是“时”与“位”,韶光与空间。
很 好的东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时,统统都没有用。还有便是得其“位”,如某件东西很名贵,可是放在某一场合便毫无用途;如果一个美玉的花瓶,放在 厕所里,这个位置便不太对。人生统统最好便是适合时、得其位。时便是运气。光有运气,没有位也弗成。即是人家宴客用饭,请帖上请到你,你跑错了地方,那个 房间没你的座位,还是吃不到东西。
人最高的聪慧要做到对自己、对人、对事,知道机会到了,要把握机会,该当做的就做。
43、所有宗教的教主都是东方人
我常常见告西方人,你们讲宗教,天下上哪有你们的宗教?五个教主都是东方人!
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东方人;耶稣、穆罕默德,是中东人,也是东方,没有一个你们西方人。你们西方冒死反对东方,实在你们的文化思想大多是东方人所给的。
44、养生最该当重视的是脚底
衰 老、去世亡是先从脚底开始的,以前讲“寒从足底生”,老人冬天那个脚底心还发烫的,就会龟龄。以是,我常常叫你们加衣服,尤其女人,裤子要穿厚些。我们小的 时候看到祖母,两个裤腿都绑起来,以是妇科的病少。现在穿个三角裤,又穿裙子,要俏丽,不怕冻,以是妇科病特殊多。寒从足底生,精也从足底生,两腿、两足 是非常主要的。
45、两两相忘才是真
天国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去世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倾慕,心神往之,但却有人乐意永久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妍媸,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清闲了。
46、中国传统教诲的真谛
中国几千年教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做一个人,职业技能则是其余学的。而且教诲从胎教开始,家教最主要,然后才是跟师长西席老师学习。人格教诲、学问 教化是贯穿生平的。以是,社会除了政治力量、财富力量以外,还要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质教化,作为社会的国度栋梁。
47、不平凡不是真正的涵养
一个人是该当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捐躯。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48、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钥匙
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即是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门打不开了。
49、中国文化中的人生最高教化
中国文化对付人生最高教化的一个原则是:安分守己。乐天,便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乎自然;知命便是也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的生命代价。
50、命运可以改变
命不好自己可以改变,方法很大略,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人定可以胜天,命运是靠自己的。
整理自《南怀瑾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