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幄如云,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将至。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等。
端午节期间,各地民众包粽子、赛龙舟、佩喷鼻香囊、悬艾草菖蒲等,习俗名目繁多,因地而异。

端午节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因而很多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诗词佳作, 个中还可以窥伺到古人端午的风尚!

浣溪沙-端午

诗词鉴赏古诗词中经典的端午节 吃粽子 看龙舟 感想沾染古代端午习俗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喷鼻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眇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嫡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流喷鼻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耳下的玄色发髻上。
与朝云同过端午节,矢志不移,白头偕老。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

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小雨湿薄暮。
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落。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宛如彷佛当时枕上闻。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
端午节下着小雨,墨客独自一人,比较生僻,回顾昔日的热闹光阴。

下片抒怀,旅居在外的墨客在端午节没有朋侪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
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送别朋侪,或是回籍,或是感慨于光阴的流逝,总是别样的日子别样的情啊。

端午

宋-连文凤

相传楚俗试兰汤,一枕南薰日正长。

门掩绿阴无个事,起来烧过午时喷鼻香。

端午词·内廷

宋-晏殊

逐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

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

端午日

宋-杨时

悠悠南北各天涯,希望乡关眼已花。

忆得亲庭谁共语,应怜游子未还家。

端午

宋-赵友直

节过端阳日,蒲觞满自斟。

兴怀多感旧,吊古漫成吟。

端午

宋-张玉孃

晓糁浦玉泛琼浆,臂结红丝暗自伤。

莫漫相逢宜楚节,独娄清梦隔潇湘。

贺新郎-端午

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纭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不雅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

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平生、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当年、醉去世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全词从院内写到陌头,是一幅端午风尚图,但深有寄托,暗含着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烦闷不平之情。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喷鼻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空惆怅”慨叹了众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墨客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