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义士许晓轩在贵州息烽集中营所作遗诗,其胞兄许瘦峰手书

2016年5月(16—25日)笔者随团游贵州贵阳,拍摄于国民党“息烽集中营”展室

不悲出生不思乡,百结愁成鐡石肠。

止水生涯无节日,强颜欢笑满歌场。

红岩烈士许晓轩狱中遗诗不悲出生不思乡

追寻往事伤亡友,神往新生梦北疆。

慰罢愁人情未已,低徊哦诵惯于章。

胞弟晓轩义士狱中遗作 瘦峰

【简注】:惯于章,“惯于”,应指鲁迅诗:惯于永夜过春时······“惯于章”即指这首诗。
意指身处阴郁势力统治下愿望早日得到解放,神往光明到来!

1935年,19岁的许晓轩和18岁的姜绮华按照中国传统的婚姻办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
1938 年初,在无锡工益铁工厂当司帐的许晓轩随工厂内迁到大后方重庆,后来在救国会卖力人沙千里的先容下,认识了重庆青年职业互助会的领导人杨修范。
随后,他加 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团体重庆青年职业互助会,并积极参加互助会组织的演讲集会、歌咏比赛、抗敌演出、街头宣扬等抗日救亡活动。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的须要,1938年5月,经杨 修范先容,许晓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当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委员、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0年4月,他去位于大溪沟的二十一兵工厂开会时,因叛 徒出卖而被秘密逮捕,被关押进重庆望龙门看守所。
他被逮捕时,与姜绮华结婚仅仅6年,女儿许德馨出生刚刚8个月。

得知亲人正在设法营救他,许晓轩用铅笔写上“宁关不屈”四字,表达刚毅不屈的革命意志和斗争到底的决心。
“头发蓬乱,面黄肌瘦,长长的胡子,戴着近视眼镜。
”这是1940年夏天,哥哥许瘦峰见到许晓轩时的印象。
重庆望龙门22号,国民党军统看守所。
日军空袭,特务押着“犯人”进防空洞,哥哥许瘦峰终于在半路上见到了许晓轩。
由于特务看押很严,不准他们靠近,许晓轩向大哥点头示意,“这是许晓轩被捕后唯一留给家人的印象。

许晓轩被关押的9年中,先后被辗转囚禁在三个监狱。
”1941年10月,许晓轩来到关押他的第二个监狱——贵州息烽集中营。

这首诗便是当时许晓轩被关押在贵州息烽集中营所作。
后其胞兄许瘦峰书,现展于贵州息烽原址内。

许晓轩义士

许晓轩旷世爱妻姜绮华

1999年,82岁高龄姜琦华抚摸许晓轩照片泣不成声

许晓轩在狱中写给姜琦华的信,一级文物

红岩义士许晓轩:遗信向妻子报歉 让你苦痛这样久

红岩义士许晓轩:遗信向妻子报歉 让你苦痛这样久

在整理馆藏文物时,我有时创造 1947年许晓轩关押在重庆白私邸看守所时写给妻子姜绮华的一封信,不免好奇,便细读信中内容。
许晓轩是赤色经典小说《红岩》中齐晓轩的人物原型,原以为 他写给妻子的信该当通篇是正义凛然、大气磅礴的辞藻,讲革命道理,谈民气抱负。
然而,此信的字里行间却尽显温情,透露出的是一个离家7年之久的男人对妻 子、女儿的愧疚和无限思念,一位慈爱的父亲对女儿的将来寄予的殷切希望,以及一个革命者不管环境若何“也不会悲观和失落望”的乐不雅观向上的精神。
这封信让我们 看到了许晓轩这个铁血男儿的一腔柔情。

红岩义士许晓轩

字字动容,狱中写信道尽对妻儿思念。

此信纵20厘米,横16.3厘米,钢笔书写,笔墨由左至右,正反两面均写有内容。
全文内容如下:

华:

七 年了!
从二十九年清明节,我们抱着馨儿在屋后面小山坐着,看到德华走失落了路,哭着由警察伴了回家,——从那时到现在,七年怕都过了一两个月了吧。
七年是很 长的一段韶光,那么你耐劳的韶光也很长了。
我实在对你不起,让你苦痛了这样久,而便是现在,我还是没有办法来安慰你,除掉说我还活着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 呢。
还有便是我心里很不安。
如此而已。
不是想不出话说,而是无法说出实在可靠,可以兑现的话来安慰你啊。

七 年,我当然也很不好易容(应为“很不随意马虎”——作者注)度过,可是我的苦只是形状的,有时的,有时伤一两天脑经(筋),也就完了。
并且我自己清楚苦的来 源,因此我想得开,也不会失落望和悲观。
在你环境完备不同,我可以想得出,你是永劫光沉在苦恼里的。
就像我只有暂的苦恼一样,你这几年当中,怕也只有过暂愉 快,或者只有过暂的离开苦痛吧?

几 年来,我闲着无聊时,常常拿回忆过去往事作消遣。
在回忆里,当然也有我们过去的生活,每次想到我们在会府住着的一段生活,我就记起自己的差错了。
(实在应 该说是'认清了’的,由于那时候我并没有想到有什么不对的。
)那时你让我帮助你读书,而我总是因陋就简的拖着,结果是打断了你的兴头,你也就松了下来了。
别的想的还很多,此地没法细讲的。

有 时我也想到将来,有时更乱想一顿,像做梦一样,想到如果我永久不能回家,家里是若何的环境。
我想到馨儿终年夜了,她长得很结实,比你我都强。
她读我读过的 书,做我做过的事,并且相称能干,统统不落人后。
我更想到,你在什么地方做一点小事,并且还有一位比我好的人在帮助你,你过着很好的生活。
想着,这样想 着,我心里惬意得多,好象肩膀上的一块重石头放下了,也好象丧失落了人家一样主要东西又找回来了一样。
请你不要怪我胡思乱想,我这样想确实一点没有坏心,不 过这样想着顽(应为“玩”——作者注)罢了。
前面我已说过,这就象做梦一样,梦醒之后,统统又都是原样了。
至于说我为什么要见告你这些梦话,那不过是顺便 提起,让你晓得我曾经做过这些梦而已。
并且我早迟总说不定要回来吧,回来之后把这当着笑话谈也是好的。

末了我还要请你少记挂我,多关心孩子,把希望多放在孩子身上,她在面前,是可靠的。
少把希望放在我身上吧,由于我是不由自主的人。
提及来彷佛是办不到的事,但请你练习起来,日子久了,会逐步习气起来的。

还 要申明一句,如果有机会,我决定要回来的。
虽然我这一辈子大概免不了在外边奔波,但回一趟家是一定无疑的,并且如果你乐意又不怕劳苦,而且机会又容许的 话,那我们一同到外边走走也不错啊。
说着说着,又扯远了,远了的事,天下上没有神仙,谁料得定呢。
那么还是上面的话:多关心孩子,少记挂我吧!

安 四月十五

信中的内容可谓字字动听肺腑、句句令人动容。
读完此信,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为什么许晓轩会给妻子写这样一封信?又是什么缘故原由导致许晓轩和姜绮华这对恩爱夫妻分别长达7年之久而不得见面的呢?

往事历历,恩爱夫妻诀别7年之久

许晓轩和姜绮华都是江苏江都人。
1935年,19岁的许晓轩和18岁的姜绮华按照中国传统的婚姻办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
结婚之前,他们虽未谋面,也没有月下花前、卿卿我我的浪漫恋爱经历,但婚后却是惺惺相惜、恩爱有加,过着大略幸福的生活。

1938 年初,在无锡工益铁工厂当司帐的许晓轩随工厂内迁到大后方重庆,后来在救国会卖力人沙千里的先容下,认识了重庆青年职业互助会的领导人杨修范。
随后,他加 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团体重庆青年职业互助会,并积极参加互助会组织的演讲集会、歌咏比赛、抗敌演出、街头宣扬等抗日救亡活动。
由于许晓轩为人诚 恳、待人激情亲切,参加活动积极,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很快便成为互助会的核心成员之一。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的须要,1938年5月,经杨 修范先容,许晓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当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委员、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入党后,他常常变换事情以适应革命的须要,还常常深入基层,特殊 是工厂,领导和发动群众开展地下事情。
就在许晓轩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情时,危险也随之降临。
1940年4月,他去位于大溪沟的二十一兵工厂开会时,因叛 徒出卖而被秘密逮捕,被关押进重庆望龙门看守所。
他被逮捕时,与姜绮华结婚仅仅6年,女儿许德馨出生刚刚8个月。

当姜绮华得知丈夫被捕的 后,精神几近崩溃,虽然她平时不懂也不过问政治,但她知道被军统抓进去的人险些没有活着回来的希望。
悲痛之下,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卧床整整3年。
3 年里,她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没有倒下,不仅仅是由于她那可爱女儿的支撑,更是由于她期待奇迹能发生,希望丈夫有一天能安然回来。
许 晓轩被逮捕之初,夫妻二人还可以通过某种渠道书信来往,但随着1941年许晓轩被转押至贵州息烽监狱后,两人的通讯就中断了。
1946年7月,贵州息烽监 狱撤销,他被转往重庆,先后关押在残存洞、白私邸。

多年的监禁生活,不仅没有肃清许晓轩对妻子、女儿及家人的思念,反而使这种思念之情更 加浓郁。
有一次,许晓轩被押到表面做苦工,看到满山挺立的松树随风摇摆,小鸟在枝头欢畅地跳跃、歌唱,微风拂面,令民气旷神怡。
此情此景,他脑海里顿时浮 现出7年前的清明节和爱妻、女儿在屋后的山坡上闲步的温馨画面,心里不由感慨万千。
做落成回到白私邸看守所,他将思念之情付诸笔尖,给妻子姜绮华写了本文 所述的这封信,并设法托人将信带出。

丈夫遇害,妻子捐出遗信以志永久纪念

6年韶光, 音讯全无,溘然收到丈夫的来信,姜绮华激动万分,当看到信中内容“少记挂我,多关心孩子,把希望多放在孩子身上……少把希望放在我身上吧,由于我是身不由 己的人”的语句时,姜绮华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她知道丈夫不是不爱自己了,而是由于太爱而想放手,让自己去探求幸福。
擦干眼泪,她再次为营救丈夫而努 力。
1947年9月,她向重庆地方法院发出申说状,哀求当局开释许晓轩,而法院则以军统局已经撤销,无法办理为由,谢绝了她的申请。
悲愤之下,她带着女儿 离开了这个令人伤心欲绝的城市去了上海。

上海解放后,姜绮华更加关注重庆的,她希望公民解放军尽快解放重庆,补救自己的丈夫。
然而, 悲剧还是发生了。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逃离重庆前夕,敕令对关押在白私邸、残存洞的革命者实施集体大屠杀,许晓轩没能幸免于难。
他牺 牲时,间隔重庆解放仅仅只有3天!

当 姜绮华得知丈夫被害的,肺病复发,无法亲赴重庆认领丈夫的尸首,但她起誓,在有生之年,她一定要回到令她魂牵梦萦的重庆,去看看她的亲人,看看她那挚 爱的丈夫。
惦记丈夫时,她会把这封随身携带且精心保护的信拿出来一遍一各处看,只有此时,她才觉得到丈夫就在身边而没离开。
1963年,重庆“中美互助所美蒋罪过展览馆”成立后,展览馆向义士家属发出倡议,希望能网络义士的遗物,以便更好地宣扬革命者的大胆业绩。
只管非常难舍,但是为了让更多人理解丈夫的事 迹,1965年,姜绮华毅然将此信捐赠给展览馆。
1995年3月,此信被重庆文物评定小组的专家同等认定为一级文物。

1981年,时隔 30多年后,姜绮华再次回到重庆。
当她来到白私邸关押过丈夫的牢房,用手抚摸着展墙上丈夫的照片,泪如雨下,良久才泣不成声地说道:“晓轩,我回来看你来 了。
”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许晓轩和姜绮华相聚相守的婚姻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6年,然而姜绮华却用了近半个世纪恪守着这份情绪,并将连续恪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