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落花故意随流水,而流水无心恋落花。
”痴心在左,无情在右。
世间最无奈,也莫过于此。

花朵痴情,恨不能一次绽放几世的俏丽;春日寡义,视花朵只一抹不起眼的风景。
这飘零、沾衣的结局,彷佛早已注定。
一如那梦想碎灭后的感花人,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悲惨的惨境遇。

花着花谢花舞漫天,不忍看到它的坠地,花落处,小径独自清香。

或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却偏偏选择了秋日葬身陪水逝前随风撒,这是极尽残酷后的落寞。

花开花谢花漫天经典落花诗词配美图值得细细品味

落花渐入迷人眼,一朝花落终不见。
落泪的时候,花还在飘洒,春归的时候,你却已不在。
人生,多少很多多少花开,多少很多多少花败,衣衫湿透,尘凡看破,统统都是循环之道!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详细景况。
颈联直接抒怀。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但是一样平常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墨客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落望、泪落沾衣、低回悲惨、感慨无限的人生境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美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腕,而在于它的韵味。
措辞夷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这首诗句句写临水杏花,第二句承第一句;第三、四句承第二句,却宕开一层,以“纵被”领句,用“绝胜”作呼应,便使全诗跌宕有致,富于弯曲变革。
这样布局,有直写,有侧写,有描述,有议论,墨客自己爱好高洁的品质也就贯注个中了。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平凡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七言绝句随处颂扬,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浩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诗是感伤情面冷暖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期沧桑、人生巨变。
“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悲惨流落,俱在个中”。
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墨客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文体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肃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绪,景语即情语,景物表示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色。
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怀,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把朴拙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感情变革冲破了故作沉着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动听至深。
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本词是伤春之作。

上阕描写了一组暮东风景,虽也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短缺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
综不雅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分外的景不雅观。
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究竟未能如愿。
全词真实地反响了词人的一段生理进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薄暮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烦闷,感叹人生的失落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墨客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喷鼻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期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激情亲切,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勉励了并勉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去世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