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人来说,天真天真的儿童时期都有着美好的回顾。而在古代也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词,它们有的似水墨画般淡雅素净、有的像漫画般意趣盎然……
在唐宋诗词的海洋里,撷取几朵童真童趣的浪花,展现古代儿童在野外里、水塘边、庭院间,调皮追逐、游戏玩耍、费力劳动的生活画面,让我们的孩子也能亲近自然、热爱劳动、快乐激情亲切,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清闲地发展。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寥寥四句大口语,描述出一个活泼油滑的孩童驾着小艇偷采白莲,穿过浮萍留下一起水痕的情景。孩子的天真烂漫形象,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葆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七绝写的小儿垂钓别有情趣。稚气小儿水边学垂钓,野草掩身。路人问话,不敢回应,恐怕惊动鱼儿。没有刻意的雕饰、平淡浅易的阐述,自然纯洁、形神兼备、童趣盎然。
巴女谣
唐-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墨客以夷易清新的笔触,描述了一幅宁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逐步悠悠地回转家去。如此山乡风味,极其清新动人。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月牙。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蕴藉兼风趣的妙品。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薄暮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绿草如茵的原野,晚风轻拂,笛声悠扬。薄暮晚归的牧童吃过饭,蓑衣未脱,就在月光下安歇了。诗中有景、有情、有动、有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东风吹入钓鱼湾。
幼童疑是有村落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写面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村落庄春日,有船进湾,幼童以为是客来,急忙跑回家打开柴门迎客。墨客捕捉住一霎光阴极富童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激情亲切淳厚、天真可爱的屯子儿童形象。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墨客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由于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由于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全体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捉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俊秀、喜好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墨客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落,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远远地瞥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落走过,微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
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清闲。
清平乐·村落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用轻笔淡墨,描述了屯子宁静安适的生活景象。辛弃疾的屯子词,大部分因此写景为主,只有个别人物点缀其间。而此词则以人物为主体,纯用白描,直陈其事,表现人物情态特色,惟妙惟肖,情趣盎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墨客在外出的旅途中,经由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旅舍里,屯子俏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落落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初夏,水稻田里的杂草长满了,白天人们下田去除草。妇女们干农活劳累了一天,晚上也不能闲着,还要搓麻线,再织成布。年轻的儿女们各司其事,各管一行。而那些孙子辈的儿童们不会耕种也不会织布,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好劳动,于是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放学种瓜。
村落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屯子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彷佛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演奏。墨客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屯子晚景图。
书所见
明-王直
杨柳妖饶湖水满,芙蓉初发茎犹短。
小娃打桨并船归,惊起鸳鸯相背飞。
宫词
明-朱权
太液池中翻翠荷,小娃学唱采莲歌。
画船不系垂杨下,尽日随风漾碧波。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有一次外出旅行,在路上瞥见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清闲清闲、高枕而卧,完备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心中非常欢快,不禁引吭高歌,洪亮的歌声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回荡。溘然,传来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乃至压过了他的歌声,贰心里一阵狂喜,想捕捉树上鸣蝉,他机警的立即停滞唱歌,屏住呼吸,跳下牛背,蹑手蹑脚的逐步靠近大树,两眼一眨不眨地望着鸣蝉,溘然快速脱手,捉住那只忘乎以是,只顾鸣叫的蝉。全诗纯用白描手腕,牢牢捉住小牧童一霎光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洁可爱。
村落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仲春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仲春,村落庄前后的青草已经逐渐萌芽成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彷佛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犹如烟雾般凝集着。杨柳彷佛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致中。
村落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鹞子放上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