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的第二首是回顾杭州的美景。

开篇即先声夺人,掷地有声。
我最忘不了的、我最爱的江南是杭州,没有之一。
我们知道,杭州的美景数不胜数,诸如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南屏晚钟,三潭映月,曲院风荷等,这西湖十景就已目不暇接。
那白居易影象深处最美好的景致是什么呢?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而且这两句带有明确的时令标志。

第一首《忆江南》是写江南的春景,一幅江南春意图,第二首《忆江南》则是写杭州的秋天景色,更确切地说是杭州八月中秋节的景致,一幅杭州秋天景色画。

白居易最通俗易懂的诗短短27个字措辞简练意境唯美妙弗成言

词人选取了杭州秋日两个代表性的画面——灵隐寺赏月寻桂,郡亭上不雅观钱塘江潮。

在古代的杭州,流传着一个俏丽的神话故事: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西湖岸边的灵隐寺都有桂花从玉轮上面飘落下来。
初唐墨客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天喷鼻香云外飘”,说的便是这一景象。
虽是一个神话传说,可我们读起来,很随意马虎把它转化为一个现实的幽美风景。
而这个风景既有视觉享受,也有嗅觉享受。

当中秋节来临时,一边欣赏着皓月当空,一边享受着随风而来的幽幽桂花喷鼻香气。
那纷纭飘落的桂花让我们相信,那个神话便是真的。

如果说“山寺月中寻桂子”带给我们的是中秋夜的宁静幽雅,那么“郡亭枕上看潮头”就将我们带到彭湃澎湃的钱塘大潮中。
每年的八月十五前后,都是欣赏钱塘潮的最佳时候。
时至本日,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赶往杭州,不雅观看钱塘盛景。
大潮来临,潮头可高达数丈,奇伟壮不雅观。
这怎能不让白居易影象深刻呢?况且,白居易当年在杭州任职的时候,他的办公地点就毗邻钱塘江,他可以躺在郡衙的亭子上看钱塘浪潮惊涛拍岸的波澜壮阔。
以清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致,与“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安谧形成光鲜的比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中秋节杭州月中桂子飘喷鼻香,钱塘浪潮卷云拥雪,视觉、嗅觉、听觉多种感想熏染的强烈震荡,定格了白居易影象当中最美的杭州。
杭州是如此迷人,以是生活在北方的词人禁不住产生这种欲望:“何日更重游”?这样俏丽的杭州,今生现代还有没有可能回去呢?

没有机会再重游了,三年的杭州刺史任满后,天随人愿,白居易又改任苏州刺史,他曾经的欲望完美实现了。
但是,就到苏州仅一年,白居易就坠马摔伤,腰部受损严重,不得不告假返回洛阳,从此他再也没有到过江南。
重游江南,这已经是67岁的白乐天不能实现的梦想了。

除了大美杭州,江南还有什么地方令词人留恋呢?词人已经把杭州的自然景致写到极致,那下一个地方还有什么奇异风光呢?请看下一篇,《忆江南》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