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这样的加班生活,只是看着这些数字就让人觉得到“亚历山大”。以是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是在古代那该多好,没有什么加班,也没有什么晚间娱乐,早早就能上床安睡,岂不美哉?不过后来打仗到一些古籍中的记载往后,我才知道,原来古人也是有“加班”的,而且他们的“加班”生活和当代人是一模一样的呆板和无聊。
在《汉书》中就有这么一段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意思便是到了冬天,纺织女工就要加班加点,一个月要干的活相称于平时四十五天,这实在便是说她们每天的事情韶光变成了原来1.5倍,如果按照原来每天事情8小时,到了这个时节每天就要事情12个小时,这加班程度比起现在很多公司来说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是古人加起班来,真的也是很“冒死”。
可能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以为古代的加班便是针对普通劳作者,对付在朝为官的人来说该当没有加班的烦恼。实在不然,古代的为官者不仅要加班,而且是常常“加夜班”,就像唐代便有“夜直”制度,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卖力人每天要轮流值夜班,而且还有值班日志名为“直令”,每天值班的时候记录,越日收回。
上夜班的人常常是一个人面对呆板无聊的夜色,当代人或许还能忙里偷闲玩玩手机,但是古人就没这种娱乐活动了,那他们在夜半时又是怎么度过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打工人”白居易的夜班趣诗,虽只有短短28字,却写出了“夜班人”的无聊和孤寂,更因末7字成千古名作。
《紫薇花》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薄暮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他在中书省当差,所谓“中书省”便是古代替天子拟定诏书的机构,由于此地多栽种紫薇花,以是“中书省”又被称为紫薇省。而他这首诗写得正是他在某个夜里在中书省值夜班之事。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的是皇宫内清冷的夜晚氛围。墨客劳碌了一天,基本上须要处理的公务都已处理完毕,也没有什么文书须要整理,这样的深夜墨客无事可做,又不能四下走动,被压抑在中书省的阁楼当中,内心的沉闷可想而和。以是他只能百无聊赖地坐着发呆,耳边传来的是滴滴答答的刻漏声,这声音不仅没有冲破夜的寂静,更是让这寂静更为深邃,也让墨客越加以为韶光被无限拉长,过得十分缓慢。
后两句则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也是墨客对付自己寂寞心情的抒发抚慰。在薄暮时分,中书省已然是人去楼空,只留下墨客自己独自坐在阁中,无人作伴,这实在也是表达了墨客对付宫廷生活空虚无聊的不满。不过末了一句就很有趣了,在这样的孤独的氛围中墨客看着院中紫薇花,紫薇花也正对着他,颇有一种人花“两看相不厌”的意味,充满了情趣,当然也生动地刻画出了墨客无所事事的形象,否则又怎么和花相看。
白居易这首诗通过白描的手腕,将自己夜班的无聊孤寂刻画得入木三分,很随意马虎便能引起常常加班的人的共情。不得不说,虽然白居易间隔我们相隔千年的历史长河,但是在某些感情上我们却是相通的。
对付白居易这首有趣的“夜班诗”,大家有什么意见?欢迎在评论区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