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
误解:躺在床上,瞥见床前的月光。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墨客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昂首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还有另一种说法:李白说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种凳子,古称“胡床”。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唐 杜甫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喷鼻香橘。
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
兴废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臭
误解:chou,理解为“糜烂发臭”
这个“臭”读xiu,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这两句的含义是:达官贵族的家中酒和肉发出诱人的喷鼻香气,而路边还有冻去世的人。
实在理解为“达官贵族家中酒肉都糜烂发臭,路边还有冻去世的人”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要尊重一下原作,由于全诗的写作背景是冬天,翻译成“糜烂发臭”就不是那么得当。
《饮中八仙歌》(节选)
唐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船
误解:不上天子的船只。
“船”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着名的墨客,个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落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嗟叹。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日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就寝,永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去世亦足!
屋漏
误解:屋子漏雨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个中“屋漏”二字很多人阐明为屋子漏雨。“屋漏”实在是一个方位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
《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屋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落霞
误解:云霞、晚霞。
宋代吴曾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纭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
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其余,“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该当是“散落、零散”之义。
不过诗词君还是以为“晚霞”这个阐明唯美一些。
《钗头凤》
宋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赍恨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红酥手
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阐明为一种点心。
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这个两种阐明都不算错,就看大家更喜好哪种了。
以是说,要想真正理解古诗词,还是要紧密结合时期背景,将作品放到特定环境中去阐明。
这些诗词有哪些阐明出乎你的猜想?你还知道那些常常被误解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