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阔别长安赶往四川,自己留守却要经受离去之苦。
但是二十多岁的年事,内心即便会有失落落,但更多的还是对未来更为美好的神往。
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抖擞,以是咏叹出一句流传千古的诗歌。

这并不是孤例,王昌龄实在也有过类似的表达: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两句唐诗可媲美国内存心腹天际若比邻你肯定见过

这是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前两句我们并不熟习,但是后两句我们却常常见得到。
尤其是今年年初,这两句唐诗曾经流传大江南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同样是送别诗,同样是豁达的心境,也同样写出了“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虽然离去,但是彼此却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同一皎洁的月光下,更在同一片云朵之下,又何必有如此伤感的离愁呢?

古人离去多是千转百回的柔情,但是在这两位墨客的笔下,离去也更有了更多的豁达,为离去的唐诗增长了更多疏朗的色彩。
即便古人面对间隔也会有恐怖,但是墨客豁达的心境可以填补这统统。

王勃是初唐的朝气正盛,王昌龄则是盛唐的自傲挥洒。
自傲的生命才能造诣更美的华章,也才有对人生如此乐不雅观豁达的诗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