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听】进入听书模式。
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覆国后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时途中,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是作者出生遭遇的悲惨写照。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朝代:宋代|作者: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喷鼻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悲惨,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斟酌,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宋徽宗赵佶:一个艺术家天子的悲剧一、出生与从前
公元1082年,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个儿子赵佶出生了。听说,在他出生前,宋神宗曾不雅观看过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并惊叹不已。于是,民间流传着赵佶是李煜转世的说法。这个传说虽然不敷为信,但赵佶确实继续了李煜的艺术天赋和对艺术的热爱。
赵佶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艺术才华,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表现突出。他的父亲宋神宗并没有打算让他继续皇位,而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清闲清闲的王爷,专注于艺术创作。因此,赵佶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诗书琴画,而没有接管帝王应有的治国教诲。
二、意外登基
公元1100年,赵佶的哥哥宋哲宗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由于宋哲宗没有子嗣,也没有指定继续人,朝中大臣在向太后的支持下,决定立赵佶为帝。这一年,赵佶十九岁,正式登基成为北宋第八位天子,即宋徽宗。
三、统治初期
宋徽宗登基之初,朝政由向太后主导。向太后是一个守旧派,方向于守旧政策。随着向太后去世,宋徽宗开始亲政。只管他在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才能,但在政治上却显得无能且轻率。他重用了蔡京、高俅等奸臣,这些人在朝中横行霸道,贪污腐败,导致国家财政空虚,百姓生活困苦。
四、艺术造诣
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却是无可争议的。他在书法上创造了独特的“瘦金体”,这种字体构造严谨、笔画纤细有力,极具美感。此外,他还善于绘画,尤其是花鸟画,其作品《瑞鹤图》和《芙蓉锦鸡图》等至今仍被视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宋徽宗还设立了翰林字画院,将画家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的推动下,宋代的绘画艺术达到了顶峰。他还亲自辅导学生,培养了一大批精良的艺术家,如王希孟、张择端等。
五、政治失落败与靖康之变
然而,宋徽宗的政治决策却将国家推向了深渊。他轻信奸臣,对外采纳了一系列缺点的外交政策。联金灭辽之后,金军南下,北宋无力抵抗。1126年,金军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被迫禅位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
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大量的皇室成员、官员和工匠,押解北上,这一事宜被称为“靖康之变”。北宋王朝随之灭亡,进入了南宋期间。
六、被囚生涯与去世亡
宋徽宗在被俘后经历了九年的囚禁生涯,生活在极其艰巨的环境中。他写下了许多表达仇恨和哀怨的诗句,反响了他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绝望。终极,宋徽宗于1135年去世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享年五十四岁。
七、历史评价
宋徽宗的生平充满了抵牾。他是一个精彩的艺术家,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失落败者。他本可以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独步天下,却由于身居帝王之位,终极成了亡国之君。正如《宋史》所言:“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句话概括了宋徽宗生平的悲剧。
结语
宋徽宗赵佶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北宋末期社会动荡的一个缩影。他的统治揭示了一个主要的教训:纵然拥有再多的才华,如果缺少精确的管理能力,也无法避免国家的衰败。通过宋徽宗的故事,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期的繁芜性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诗词欣赏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裁剪冰绡:比喻杏花的花瓣像被精心裁剪过的薄纱(冰绡)。轻叠数重:花瓣层层叠叠,轻盈而细腻。淡著胭脂匀注:形容杏花的颜色像是淡淡的胭脂均匀涂抹。
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比喻,描述了杏花的俏丽和精细,仿佛是人工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新样靓妆,艳溢喷鼻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新样靓妆:形容杏花的新鲜和俏丽,犹如刚刚打扮好的美人。艳溢喷鼻香融:颜色鲜艳,喷鼻香气四溢。
羞杀蕊珠宫女:连蕊珠宫中的仙女也会因杏花的俏丽而感到羞愧。
通过夸年夜的手腕,强调杏花的绝世之美,乃至超过了天上的仙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易得凋零:随意马虎凋落。更多少、无情风雨:遭受多少无情的风雨摧残。
这一句表达了对杏花短暂生命的惋惜,以及对无情自然力量的无奈。
愁苦。问院落悲惨,几番春暮:愁苦:内心充满忧闷。问院落悲惨:讯问这悲惨的院落。几番春暮:经历了多少个春天的结束。
通过描写院落的悲惨,反响了词人的内心天下,感叹光阴流逝,青春不再。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凭寄离恨重重:想要寄托深深的离去之恨。者双燕:那一对燕子。
何曾会人言语:它们怎么可能理解人的措辞。
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词民气坎的孤独和无法倾诉的痛楚。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天遥地远:天地相隔迢遥。万水千山:无数的山水阻隔。
知他故宫何处:不知道旧日的皇宫现在在哪里。
通过空间的间隔感,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邃深挚怀念。
怎不斟酌,除梦里、有时曾去:
怎不斟酌:怎么能不惦记。除梦里、有时曾去:只有在梦中才能偶尔回去。
通过梦境与现实的比拟,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无据:没有依据,指梦境也不再涌现。和梦也新来不做:连做梦都做不到了。
末了一句表达了词人连在梦中都无法回到故国的绝望心情,加深了整首词的悲剧色彩。
总结
这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是宋徽宗赵佶在被俘北上途中所作,通过对杏花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内心的痛楚。词中既有对杏花俏丽的赞颂,也有对生命薄弱的感慨;既有对故国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措辞幽美,情绪朴拙,展现了宋徽宗作为一位艺术家天子的独特情怀。通过逐字逐句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想熏染到词中蕴含的丰富情绪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