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最添诗客兴?薄暮烟雨乱蛙声

翻开一卷浸润着古色古喷鼻香的唐诗宋词,诗意动人的蛙鸣穿过清词丽句翩跹而来,如诉如歌,如擂如鼓,似近若远,此起彼落,让人恍若置身于荷塘之畔,蓦然中有一种“青草池塘独听蛙”的禅意。

蛙声是一阙纯净的乡音,清越空灵,任你千百遍谛听,都不会生厌。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盆池五首之一》中写道:“一夜田鸡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宋代墨客杨万里有诗曰:“青塘无店亦无人,只有田鸡紫蚓声。
”唐代墨客贾弇在《孟夏》一诗中,把夏日时节的蛙声比作管弦之乐,可谓贴切真切,令人浮想联翩:“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不足为奇,宋代墨客胡宿也把蛙声比作管弦之乐,他在《题荡漾亭》诗中说:“流杯若仿山阴事,兼有蛙声当管弦。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见地,唐代墨客吴融便是个中一个,他在《阌乡寓居十首·蛙声》中写道:“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吴融是不附和把蛙声比作管弦乐声的,他以为在月明人静之夜谛听蛙声,赛过天籁,也赛过松风。

一夜青蛙鸣到晓古诗词里听蛙鸣

在诗林词苑中溜达,你会创造不少文人墨客都对蛙鸣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随处颂扬的咏蛙诗词,最有名气确当属宋代墨客赵师秀的《约客》一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中,到处是此起彼伏的蛙声。
夜已过半,墨客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考虑,不知不觉间灯花都落了。
在墨客看来,蛙声和青草是隐士的标配。
正是这雨声不断蛙声一片,反衬出村落庄夏夜的寂静,更深地表现了墨客落寞失落望的情怀。

在唐诗宋词中聆听蛙鸣,冷不丁地,会有一缕淡淡的乡愁弥漫在心间,不斟酌,自难忘。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南宋墨客戴复古《夜宿田家》中的蛙声,弥漫着天涯孤旅的愁,一个“乱”字,写出了蛙声的长是非短喧华繁盛热闹繁荣,让乡书难寄、久游思归的羁旅愁绪表示地淋漓尽致。

农夫们视田鸡为田间卫士,更视蛙声为丰收预兆。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蛙声近过社,农事忽已忙”,在声声蛙鼓的丰收序曲中,庄稼潜滋暗长,农夫安享丰收,沉浸在“稻花喷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怡然自得中。

◎本文原载于《科技时报》(作者梁永刚),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