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很多诗歌作品是“言志”与“缘情”并重。
像陆游在《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不仅表示了陆游的爱国、报国之情,还表达了陆游直到临终前,也未曾忘却的收复中原这一远大志向。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江城子·记梦》,便是一首随意马虎理解和引起共鸣的“缘情”之作。
它出自北宋词人苏轼之手,是苏轼为吊唁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

值得一提的是,《江城子·记梦》便是由于苏轼对其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
正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而苏轼这首很深情的词,可谓仅读前三句,就扣民气弦。
“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有多少人因它出自肺腑的措辞而深受冲动,又有多少人因它悲惨哀婉的情调而沉痛。

《江城子·记梦》

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悲惨。

苏轼很深情的一首词仅读前三句便扣人心弦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回籍,小轩窗,正装扮。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首先,我们便来详细看看它的前三句“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
它的字面意思是说,苏轼与其妻子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即便强忍住不去思念,可究竟是难相忘。
而想要体会苏轼这里的深情,就必须先要理解一段史实。
据记载,苏轼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仙颜,蕙质兰心,且侍亲甚孝,婚后两人恩爱情深。

但不幸的是,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而在王弗去世后的十年里,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备受打击和压制。
到了密州后,更是碰着了荒年,生活十分困苦。
以是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下,苏轼便时常会想起那个聪慧明理的贤内助王弗。
这种刻骨铭心的夫妻感情是难以肃清的,自然也就“不斟酌,自难忘”了。
因此,可以说词的前三句就让人泪目。

然后,紧接着的“千里孤坟,无处话悲惨”,则是紧承前三句,即想到你在千里之外的那座孤坟,我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凄凉。
我们说苏轼难以忘却妻子王弗,自然就想和她说说话,倾诉倾诉。
但苏轼又由于仕途上的不由自主,阔别了妻子的宅兆所在,自然就成了“无处话悲惨”了。
话说回来,就算是宅兆近在身边,可死活两隔,也是不能话悲惨的。
由此可见,这两句极为沉痛。

而顺着沉痛的气氛,也就自然有了后面的三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即就算你我夫妻现在相逢,恐怕你也认不出我来了,现在的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了。
除相识释死活两隔的痛楚外,苏轼这里实在还表明了他现在处境的悲惨。
大略来说,便是我很想你,可我现在过得不好,以是还是不要见面的好。

但说归说,苏轼对妻子的深奥深厚思念,是无法肃清的。
你看“夜来幽梦忽回籍,小轩窗,正装扮”,便写出了苏轼在梦中见到妻子的事实。
即昨夜我忽然做了一个回到家乡的梦,在小屋窗口见到了正在打扮装扮的你。
如果苏轼妻子还在世,那么梦是会成真的,相聚自然也便是欢畅的。
但死活两隔,根本就没有成真的可能,自然也便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了。

末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即我知道你年年为了眷恋人世的我而柔肠寸断。
须要把稳的是,“明月夜,短松冈”,字面意思是明月下的长满矮松的山冈,这里代指苏轼亡妻。
以是这里苏轼不说自己年年眷恋亡妻,反而说亡妻年年眷恋自己,就显得更悲惨哀婉了。
同时它又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正所谓“矢志不移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纵不雅观苏轼的这首词,上片写他对亡妻的深奥深厚思念,下片写他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从写作手腕来看,则是上片写实,下片写虚。
虚实结合,更衬托出了苏轼对亡妻的深情和无限思念,也加深了这首词的悲惨哀婉基调。
总的来说,苏轼这首词,仅前三句“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就扣民气弦。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