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吟》

作者/瑜论天下

卤水豆浆偶相逢,

机缘巧得千古功。

诗文杂咏豆腐吟

神奇首启淮南术,

敬孝殷殷天赐羹。

质料平凡易制作,

美味适口人推崇。

生来明净求方正,

滋养万民甘贱轻。

鱼肉海鲜人所贵,

下品豆腐何争名!

最是平常田舍菜,

肠胃无伤总有情。

豆腐因其食材廉价、轻易可得,使我们忽略了它的神奇之处,根本想不到如水如奶的豆浆能够转化成四四方方软嫩豆腐块的名贵机缘。
豆腐的发明者相传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他的有名度远超过其他封王皇族子孙的缘故原由该当有三,其一是主持编撰了《淮南子》;其二是起兵意欲谋反,兵败自尽;其三该当便是发明了豆腐这个食品,堪称美食家。

《淮南子》是刘安及其门客网络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对后世研究秦汉期间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浸染。
也奠定了刘安文学家、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而阴谋背叛则是他历史名声毁誉参半的缘故原由,本来他博学多才,名满天下,连当时在位的汉武帝都对这个叔父敬仰有加。
但他却缺点研判天下形势,觊觎皇位,落得个兵败自尽的可悲了局。
大家都想登临天子宝座,觊觎皇权本来无可厚非,但汉武帝在位期间正是中心政权日趋稳固,国力正为壮大期间,刘安此时逆势而动可谓“吃米不知米价”,起兵之后立即兵败,就可看着力气之悬殊,可见其不智、不明,缺少政治家、军事家的眼力和打算。
至于他派女儿刘陵到长安交结权贵充当“交际花”,为谋反铺路的不择手段行为更令人不齿。

书归正传,抛开其他历史评论,我们还是要给作为“美食家”的刘安以应有的敬意。
由于豆腐的发明源于他的孝心,相传刘安待母至孝。
她的母亲喜好吃黄豆,有一次因病不能吃整粒黄豆,刘安就叫人把黄豆磨成粉,干粉无法食用,就用水冲熬成豆乳,豆乳清淡无味,便放了点盐卤,结果凝成了块状的东西,类似现在的豆腐花。
豆腐花鲜嫩适口,淮南王之母吃了很高兴,病势好转。
而后刘安经由进一步试验研究,可能利用了方士们炼丹中的矿物和无机盐进行试验,终极创造石膏或制作的卤水可以凝固豆乳形成豆腐。
于是豆腐就流传了下来,人间也就多了一道物美价廉的奇妙食品。

时至今日,豆浆衍生的产品给我们供应丰富多样的口味:石膏或卤水点后布包压成薄片叫干豆腐;置方板上叫大豆腐,稍嫩者是水豆腐,最嫩不能成块的叫豆腐花,也称豆腐脑;其浆面结膜揭起成片,叫豆腐衣、豆腐皮或腐竹。
清淡的豆腐,千百年来一贯在有滋有味了然无害地滋养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