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经典诗词四首孺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出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少年时期,因藩镇之乱,十二岁避难越中一带,经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对社会现状有了复苏的认识。
白居易素有远大抱负,长期潜心苦读,终于在贞元十六年(800)二十八岁时考中了进士。
十八年应拔萃科考试,入甲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与密友元稹一起进入官场。
元和元年(806)准备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撰成《策林》七十五篇,入四等,授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
在这里墨客和朋友王质夫、陈鸿共同游历仙游寺,语及天宝年间的往事,后来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典膏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空隙,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敷。

渔阳鼙煽惑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去世。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犹豫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去世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东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戏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永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死活别经年,魂魄未曾来入梦。

临邛羽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仙游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个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望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转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永生殿,夜半无人密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矢志不移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赏析】《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的中央思想是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死活不渝的爱情。
其主题具有繁芜性,既有批驳、讽谕身分,又有同情、歌颂身分。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中,墨客以精练的措辞、幽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怀结合的手腕,阐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墨客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中腐化出一个回旋弯曲、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来来往、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将之描摹、歌咏出来。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青鸟使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赏析》《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第三十二首诗,为一首讽喻诗。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情形,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困难谋生,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戳穿了“宫市”的腐败实质,对统治者抢夺公民的罪过给予了有力的反攻与鞭笞,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范例意义。
全诗描写详细生动,绘影绘声,结尾戛然而止,蕴藉有力,事物细节的选择和对人物生理的刻画都匠心独具。

《不雅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熏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壮年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哀。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赏析】《不雅观刈麦》是一首讽喻诗。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公民穷苦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责怪。
墨客对付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强人给家足而深感愧疚,表现了其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显露出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性主义精神和思想高度。
在写作手腕上,墨客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实现了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震荡民气的艺术效果。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幼年时欢快事,今漂沦干瘪,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由于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附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密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红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东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姨妈去世,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贩子妇。

贩子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嗟叹,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沉沦腐化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每每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落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匆匆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赏析】《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构造严谨严密,错落有致,情节弯曲,波澜起伏。
墨客通过对歌妓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人生经历的描述,戳穿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征象,表达了墨客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全诗叙事与抒怀紧密结合,塑造出完全光鲜的人物形象;措辞流转平均,幽美和谐,特殊是描述琵琶的演奏,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光鲜的音乐形象。
诗中以人物为主线,既生动地描述了琵琶女的出生,又细腻地抒发了墨客的内心感想熏染。
终极,这两条线索在“同是天涯沉沦腐化人”的共鸣中交汇。
这首诗讲述的故事动听至深、情绪朴拙动人;措辞幽美而不浮华、精髓精辟而不晦涩。
其内容贴近生活,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白乐天从前有伟大的抱负,后来在阴郁的现实面前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空想。
宪宗时期,白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以为遇见了千古明君,对宪宗抱有很大抱负,意欲奋力报效。
在遇见挫折之后,白居易改变了从前的人生态度。
自从沉沦腐化江州之后,白居易的生命中值得我们把稳的有这么几点:

一、作为一个墨客他始终没有放弃诗歌创作,“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
四五年间,几沦蛮瘴。
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得意,吟咏情性为事”(《旧唐书·白居易传》)。
从前的讽喻诗后期很少再写,但在他的诗歌中依然有一些关怀公民疾苦的诗篇,表明墨客并没有忘却民众的苦难。
后期诗篇中表现得最多的是诗酒风骚、逍遥得意、知命不忧的思想情绪,这种情调对后世墨客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晚年的乐天,始终没有和宦官集团与世浮沉,也没有参与牛李党争。
“大和已后,李宗闵、李德裕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天子亦无如之何。
杨颖士、杨虞卿与宗闵善,居易妻,颖士从父妹也。
居易愈不自安,惧以党人见斥,乃求致身散地,冀于远害。
凡所居官,未尝终秩,率以病免,固求分务,识者多之”(《旧唐书·白居易传》)。
这一点后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雅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
……呜呼,居易其贤哉!
”(《新唐书·白居易传》)

三、在杭州苏州等地,白居易兴修水利,做了许多有利于公民的事情。
在杭州刺史任内,他带领民众修建钱塘江,可以灌溉千顷农田。
晚年在洛阳,施舍家财开凿龙门八节滩,以利舟楫通畅。

四、中年往后对佛教、玄门越来越爱慕。
“东都所居履道里,疏诏种树,构石楼喷鼻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师长西席,为之传。
暮节惑宝塔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喷鼻香山居士”(《新唐书·白居易传》)。

#头条创作寻衅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