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习贾老师《论诗六首》并习诗六首

王连芝

贾老师论诗六首,措辞精髓精辟义理深刻,是好诗、是典范。
收益非浅。
浅谈一点收成:

第一首:老师借碧水黄菊面前秋天景色抒即时情,而非发忧古之思。
面前的生活美好,意向多多,景、物、人、事都是好题材。
明确见告我们写什么这个紧张问题。

品读贾锡信师长教师论诗六首感悟文章四篇

有感随笔:

四季九河水挹喷鼻香,

重阳菊艳郁金黄。

今是昨非辉煌景,

大写今人过盛唐。

第二首:批驳了泥古不化的僵诗,唯平仄是命。
岂不知唐人之以是写出那么多高超过人的好诗,正是不受过多的约制,放飞自我,不拘一格,随其真性的结果。

平仄是汉语本身就具备的特点和上风。
是不是诗看韵律,是不是好诗看意境。
只有真情才能写出真诗,才能打动人心。

口占一首:

旧调重弹沧海吟,

批评现代不识真。

大凡景语皆情语,

千古文章贵有神。

第三首:锦绣津城,诗意盎然,墨客动情于白云红树、直沽水,憧憬美好未来,诗化生活。
老师将我们带入卞之琳《断章》的美好诗境: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在老师的眼里,我们便是那美好的风景,而老师像明月装饰着我们的梦与未来!
此时此刻好冲动!

提笔写下:

耄耋诗意动人多,

爱唱大风红叶歌。

授予东流丁字水,

放晴冬雪化春波。

第四首:莫论新诗与旧诗。
新诗与旧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主要的是学习古典诗词的意境、哲思。
写好诗词的关键是思维能力的建立。
古人已逝,还看目前。
老师身体力行做出榜样,殷殷鼓励我们本日的红叶人,努力创新,写出反响时期的好诗词。
对此,我深有触动。

兼题一首:

温故知新再论辞,

彷徨不定竟成痴。

建安妙手今何在?

还看芦花简体诗。

第五首是老师尽其大半生的心血,学贯中西真思妙悟,高度概括了继续与创新的关系。
古往今来,大凡有深刻成绩的人,都在致力于创新。
只有这样,经典文化才有生命力,诗词才有生命力。

读诗如读师,他全身心忘我的投入,倾其所有,便是要使文艺百花园中四季常春。
激动之余:

吟咏一首:

真思妙悟境真切,

创新标新超古今。

融汇贯通解惑道,

百花园里錦常春。

第六首:老师是压倒一切,德艺双馨的好老师。
悟道做人、做学问,是他生平的座右铭。
一颗金子般的心闪闪发光,照着我们这些学墨客。

随之悟道:

悟道学诗先做人,

心如金子却俗尘。

修身养脾气怀在,

留得世间传古今。

02 探索与创新

——试读贾老师《论诗六首》

李兰芳

贾老师的《论诗六首》极简地写出了我们为什么写诗,若何写诗,写什么诗,以及红叶诗的历史担当是什么!

谈一点我的理解。

一、生活到处充满了美,不能够想入非非,但要放飞自己的遐想和想象。
我们今人何必要孜孜以求的只学盛唐呢?我们要端正现实生活与诗词创作艺术的关系,该当厚今薄古,而不是相反。

二、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在平仄这个枝节问题上捻须苦吟,舍本求末。
可是现在,却有很多人把教平仄,学平仄当作学诗的头等大事。
该当让他们从邯郸梦中复苏过来。
如果我们只学绝,律的平仄规则,学到运斤成风的地步又怎么样?也不过是堆砌出四平八稳、符合平仄却没有生命、没有情绪的笔墨符号,便是勉强算作诗,也是没有温度,不能打动人心的。
谁有兴趣看?

该当彻悟,统统景语皆情语,统统景语皆有情。
要学会写诗的真本领,用景语写真情,作品只有注入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

三、生活到处充满了美,就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创造美的眼睛。
要长于创造,捕捉生活的美,把它艺术地再现于自己的诗词创作中。
我们喝着海河水,要写接地气的东西,要写出我们生活的特色。
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四、诗不因此新和旧来区分的。
任何文学模样形状都有一个继续和发展的关系。
唐诗美,宋词美,建安七子他们的诗,论,散文是当时文学艺术的高峰,又如何呢?那是古人的成绩。
不能食古不化。

我们要继续古人的成果,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不必再拘泥于古代词格、平仄、律等。
我们要创新,为什么不能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词呢?不是不能写,是我们不大敢写。
我们要创新,要大胆些,只要写的有水平,写的多,就会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诗歌词牌来。

五、长江后浪推前浪,今人必定超古人。
歌颂新生活,大写真善美,反攻假恶丑,一定要写社会的现实,关心民众的疾苦。
让诗词这个园地百花齐放,四季皆春。

六、末了,贾老师不忘叮嘱我们如何做人。
只有一片赤心,心不蒙垢,不染纤尘,才能写出净化人们心灵的好作品。

我想,我们有老师做榜样,继续传统文化,在继续之上创新,走出我们红叶人自己的路来,定能够写出流传于世的好诗文。

03 学习贾老师《论诗六首》

韩 锋

捧起津河水亦喷鼻香,

龙山采制野菊黄。

生活大美非非想,

何必矻矻学盛唐。

体会:诗,贵在创新。
一味描摹古人作品,用力于音韵平仄,而失落去了诗歌的灵魂。
今之津河水,岂非旧时味,手捧浸津喷鼻香,新北旧河床。
茶之饮者,多言龙井、大红袍、铁不雅观音,谓之社会盛行茶。
而今偶居龙山,闻山间野菊,淙淙清泉,泡一壶菊汤,独占个中滋味。
饮野汤,便是此时茶之另类。
另类,别具一格,岂不妙哉!
水亦然,茶亦然,诗亦然。

陈言旧调捻须吟,

平仄祖传贵赤金。

悟彻邯郸学运斧,

才知情语动人心。

体会:摇头晃脑吟唱旧时韵律,趾高气扬,而不知旁人是否一头雾水。
只以为平仄音韵、绝律、行数、字数才是诗之真谛,如邯郸学步,末了竟忘了自己!
多么可悲!
等到动心处,才感到诗歌的魅力在于如剑穿心!
诗言志,鸿鹄与鸡,不可同语。

锦绣津城诗意多,

白云红树谱新歌。

诗心付与直沽水,

放眼生活写快活。

体会:无论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边陲小镇,都是在不同环境中生活,有生活就有诗。
太白长驱万里路,一起体验一起歌。
生活有悲有喜,悲中有愤,愤而起之,改变旧貌,新颜呈现,充满快活。
杜甫诗:

“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去世亦足!

是现实版的悲惨与空想版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感情激越轩昂。
如此抑扬弯曲的感情变换,充分表示了杜诗“沉郁抑扬”、“空想丰满”的风格,正所谓“放眼空想写快活”。

莫论新诗与旧诗,

诗存何处自家知。

建安七子今何在?

且看当今红叶词。

体会:无论是新诗还是旧诗,是否具有生命力,还需历史来评判。
缺失落了历史的细节便是抽象的历史,充满艰涩。
而诗歌正好是从细节着眼,捉住细节,展开吟诵,铺陈历史,敲响警钟。
如子美的“三吏三别”,太白的“桃花水,汪伦情”,爱莲说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香远益清”,建安七子更是如此。

红叶之友读诗、悟诗、仿写、创作,坚持自己本色,莫失落本真,把自己融入生活之中,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笔墨书写自己的诗,恐怕是贾老师的殷切希望。

精思高悟有真神,

自主新规越古人。

境界清深关世道,

百花园里四季春。

体会:古人的创作财富固然是可不雅观的、丰硕的,但时与境迁,山河巨变。
我们还是要立足当下,从生活中寻觅诗意。
无论是工厂还是屯子,无论是军营还是校园,乃至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假如有思想,故意境,有画面,有音乐便是诗,就有灵魂。

要“不雅观世道”,写四季春,从“没有花喷鼻香,没有树高”的小草处揣摩,写出“东风吹绿”、“阳光照耀”的鲜活生命的咏叹。
牢记标语口号式的狂轰滥炸,狂呼大叫。
好句子是心底的喷涌,不是声嘶力竭的狂吼。

一片赤心好做人,

心如明镜却纤尘。

当行当止诗家性,

千古文章在自身。

体会:诗意即人意。
在生活中,在创作实践中,要不断修炼自己。
我总是感叹离贾老师间隔太大,实在与贾老师的差距大不但是在诗句的表现上,更是在思想的凝炼上。

比如,贾老师写教诲,入木三分,直指弊端,这不是一样平常人能做到的。
当行当止诗家性,千古文章在自身。
”诗家性,便是自己的品性和思想认识,它直接与作品代价相联系。
以是,贾老师的这两句诗与其说是金句,实在更是警句,告诫我们要加强自身教化和培植,别光想着写诗,更要想着做人。
年夜大好人出好诗。

后记:虽然我进红叶群韶光很短,但深感贾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功底。
同时也感到红叶之友的创作激情和非凡功力。
向贾老师学习!
向群友学习,珍惜机会,争取进步!

04 浅读贾老师《论诗六首》

周喷鼻香兰

捧起津河水亦喷鼻香,

龙山釆制野菊黄。

生活大美非非想,

何必矻矻学盛唐。

贾老师第一首诗里,写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只要我们有创造美的眼睛,生活处处都是美。
没有必要一味地模拟古人和诗,我们也会写出好诗来!

陈言旧调捻须吟,

平仄祖传贵赤金。

悟彻邯郸学运斧,

才知情语动人心。

贾老师在第二首诗里,告诫我们要仿古不泥古。
平仄韵律是我们国家独占的传世宝贝,在别的国家是没有的,是汉文化的精华。
老师告诫我们:“悟彻邯郸学运斧。
”“运斧”是年夜师在严格的限定中大显技艺,既守规矩又要挥洒自己的真情,打动读者。

锦绣津城诗意多,

白云红树谱新歌。

诗心付与丁字水,

放眼生活写快活。

贾老师在第三首诗里付与我们很大的希望与诚挚的寄托,我们的生活充满锦绣,充满诗情画意。
“白云”是指纯洁美好的心灵;“红树”象征着倔强的性情和顽强的生命力。
老师的一句诗写出了大气概,高境界,墨客所具备的广博的心胸,倔强的性情,以这种姿态看待生活已经不是“个人”了,以通透顺畅的诗情,诗意讴歌真善美,鞭笞假丑恶!

诗心付与丁字水,”宋代墨客吳达老的名句:

水流丁字通地脉,

人从甲第破天荒。

老师希望:“蓝天白云是我心,水流丁字通地脉。
”多么博大的胸襟啊!
以这种心态行诗,就会有灵动的诗言,有快活的诗意,大美诗境界!

莫论新诗与旧诗,

诗存何处自家知。

建安七子今何在,

且看当今红叶词。

贾老师在第四首诗里,解释不论新诗与旧诗,诗存何处自家知。
诗是自己内心的精神,外在的表现。
古代的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何必要一味地学古人呢?

当今红叶诗群的墨客们写出的好诗、好词,大有人在。
重阳诗里,我看到王连芝写的六言诗《重阳》:

九九楼头风急,

只教独饮浊酒。

同来赏菊人去,

何况朱拦已朽。

我看后心动不已,久久不能沉着,充满惆怅,谁说今人不能写出好诗呢?短短二十几个字,冲动了自己,打动了读者。

精思高悟有真神,

自主新规越古人。

境界清深关世道,

百花园里四季春。

贾老师在第五首诗里肯定了今人有精思,有高远的悟性,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以诗的境界关怀世间事,扬善劝善。
在诗词写作上,今人为何不能自主新规呢?我们随着老师在诗词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新路,墨客们放飞思想,尽情挥洒真情实感。

郑好写的《即景》诗:

“出门闲步,偶见一行白鹭。

和朝阳同步,和汽车同步。

碧绿毡庐,散落几枚珍珠。

溜达城镇,你安全感十足。

喜水草丰美,看人群劳碌。

告别演出,羽翼己沾霜露。

一首清晨即景曲,写出了自然和谐之美。
偶见一行白鹭,这便是墨客特有的审美情趣与眼力,创造美,讴歌美;碧绿毡庐,散落几枚珍珠,一幅俏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美不胜收;溜达城镇,一句话写出了城镇的绿化达到一定的水平,绿地吸引了白鹭点缀,多么美好的环境,你安全感十足,这句诗写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光阴;末了两句最精妙,告别演出,羽翼已沾霜露。
戏称白鹭清晨是一场演出,更升华了境界。
我们人类是它们的不雅观众,羽翼己沾霜露又道出了节候季候。
一首晨曲写得那么美,令读者感到清爽干净的自然之美,人文环境之美。
郑好的一首晨曲,又引出诗友们一首首小曲,今人写的诗,写的曲多好啊!

一片赤心好做人,

心如明镜却纤尘。

当行当止诗家性,

千古文章在自身。

老师在第六首诗第一句写到:“一片赤心好做人,”“赤心”羞辱之心,忠实之心,诚挚之心。
有了一片羞辱之心,做人,干事,行诗,心如一壁明镜,是非可辨,丑恶分明。
当行当止诗家性”,这句诗太好了,聪明端正的人便是知道何时止,我们写诗更应清楚可行可止,节制好尺度、分寸。
写出自己的真脾气,经得起历史的考量。

贾老师的《论诗六首》,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如何写诗,如何写出好诗,由诗及人,步步深入,让我们先修身做人,提升自身的素养,才会有境界。
诗是发自内心的措辞,有了境界就会写出好诗。

贾老师《论诗六首》,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新路,放开思想,抒发真情,给我们创造出宽松的写诗氛围,一个祥和的人文环境,这是学生们的一大幸事,难得的学习机会。
红叶诗群便是百花园,四季如春。
会有很多好诗,好词,好曲,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