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不雅赏苏轼诉衷肠琵琶女

大意是说: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彷佛要冲破云天。
细倾听来,乐声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的怨恨,声声动听。
只见她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手抱琵琶,站在窗前。
今晚的玉轮照着她,彷佛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比美似的。

“小莲”是何许人也?她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宠妃冯淑妃,名小莲,能弹琵琶,善歌舞。
苏轼在这里借指琵琶歌女。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是说,小莲刚刚出来,给琵琶调弦,弹奏之音仿佛要冲破云天一样平常。
颇有白居易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诗境。
这里的“小莲”,更多的是朝云的影子。
对付琵琶,朝云成绩颇高。
苏轼也曾写下五首与琵琶有关的诗句,险些每都城能看到朝云的身影。
黄庭坚曾夸赞朝云琵琶琴艺是:“妆罢薄暮帘隔面,曲终清夜月当轩。
弦弦不乱拨来往,字字如闻人措辞。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这两句是说,仔细听来,曲中之音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知音难觅的怨恨,非常动听。
此处颇有白居易,“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之诗境。
琵琶女之恨,是“不恨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墨客之恨,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这就将琵琶女与墨客联系到一起,从而引起深深地共鸣。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
”是说,她肤如美玉,梳着蝉鬓,手抱琵琶,立在绮窗前。
此处颇有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之诗境。
抱着琵琶的小莲,切实其实俏丽至极!
小莲不但琴艺高超,连人也长得好看,可谓才貌双全了。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是说,今夜,月儿照着她的面庞,仿佛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斗美似的。
此处颇有李商隐,“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之诗境。
墨客将“素娥”与“婵娟”比拟,突出琵琶女的神韵之美。

纵览全诗,上阙写“弹奏技高”,下阙写“歌女俊秀”。
让人过目难忘。
而意境情思既有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子,又有李商隐《霜月》的底色。
让人击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