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曾
读音一:céng
(1)副词。曾经, 表示过去发生过、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译:江南是个利益所,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习。
斜阳草树,平凡巷陌,人性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夕阳照着那草木凌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便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译: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彷佛旧时的相识。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译: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以为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以为别处的云黯然失落色。
(2)通“层”。重叠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望岳》译:冉冉升起的层层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彷佛要裂开一样。
读音二: zēng
(1)形容词,指中间隔两代的支属关系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治平篇》高祖、曾祖的时候,空地还没开垦完。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三字经》译: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便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
(2)副词,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重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论语·八佾》译: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译: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3)通“增”。增加
以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去世于安乐》译: 用(这样的方法)使二心坎惊动,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