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青岛市图书馆新馆在选好的延吉路与山东路交口处奠基。
1991年11月11日,新馆逐步对外开放,设社会科学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文献检索室,自然科学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文献检索室,外文室,还有流动图书车。
据悉,图书馆馆藏书约123万册
个中古籍15万余册;报纸期刊26万册;民国出版物3万余册;地方文献1.5万册;外文文献10万册,个中日、德占期间文献资料3万余册;中文普通图书64万册。

梳理完青岛市图书馆的进程,翟主任感慨,馆藏图书随着政局的动荡几度流失落,终于有了现在的规模。
回顾过去,青岛市图书馆有过不少领导人和名人的影子。
“1957年,毛泽东主席来青,住在了迎宾馆,他喜好古诗,借阅了光绪年间的仿刻本《古诗源》”,翟主任说。
《毛泽东与青岛》一文也提到:“在青岛事情和生活的这段韶光里,他很喜好读《聊斋志异》和《古诗源》。
于是,他找来青岛市委果同道,让他们帮他去找这两部书。
在青岛图书馆里,市委果同道终于找到了这两部书的线装读本。
当毛泽东看到这两部书后,愉快地说:‘真想不到,在青岛还能找到这样好的版本。
’”

“叶剑英元帅1979年来青岛住在八大关,也派人来借阅《古诗源》。
可以说,《古诗源》已经成了馆内之宝。
陈毅元帅1954年到青岛时,住在花石楼,他有个习气,每到一地就理解当地历史,喜好地方方志,他借阅了《胶澳志》,又派人到图书馆找到一套同治年间的《即墨县志》,并写下了长诗《初游青岛》”。
诗中写道“巨舰泊海中,火树花若燃。
万象看不敷,深夜坐斋前。
沉吟久不睡,海天思绵绵。
此是弹丸地,史实可详谙。
”并从齐桓公一贯写到青岛解放,显然,《即墨县志》给予了他灵感。

翟主任见告半岛,毋庸置疑的是,上世纪30年代名家聚拢青岛时,该当有不少名人比如萧军等到莒县路2号图书馆查过图书,只是没有什么记载。
“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曾经派子女到青岛市图书馆查过老舍师长西席旧作,由于老舍在青岛期间也在报刊上揭橥了一些作品,如《避暑录话》,但是这些作品都没有收到最早出版的文集中,他们找到了散文《避暑》、小说《丁》等,胡絜青看到很高兴,倍感宝贵”。
(张文艳)

青岛市藏书楼古诗源镇馆 名家曾往来

来源:半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