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感情专一、不迩声色,生平只娶过一位妻子,从未纳妾,在三妻四妾的古代,像王安石这种官职显赫却不纳妾的大臣极少。
他一共有三子三女六个孩子,个中一子一女从前短命,长女嫁给名叫吴安持的小伙,古代女子出嫁后跟随夫姓,以是她就被称为“吴氏”。

元丰五年,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奉旨入京,兄弟二人把酒言欢,然后王安石亲自送弟弟离开。
送别之地在龙安,这是王安石第二次来到此处,第一次是送女儿出嫁,年年纪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到周边的花草树木,王安石触景生情,写下动听肺腑的诗歌,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儿女吴氏满满的思念之情。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知。

王安石触景生情写下动听肺腑的诗表达出对女儿满满的思念

除却东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诗的题目挺长,足足14个字,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当时的景象,天空中下着蒙蒙小雨。
首句“荒烟凉雨助人悲”,离去原来就是非常伤心的事情,荒凉的场景伴随着雨滴,更让人冲动莫名的悲哀,如果是天朗气清,或许悲痛的程度会少一些,环境对一个人的心情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句“泪染衣巾不自知”,看着弟弟远去的身影,又想起出嫁的女儿,王安石忍不住流下泪水,衣服都被泪水浸透了却没觉得到,只由于沉浸在思念之中无法自拔。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王安石为人执拗、严明,平时不太会表达父爱,将这种爱藏在心中,若非太过伤心,一定不会轻易落泪。

末了两句“除却东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女儿是在春天出嫁,当时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植物,而如今除了景致不同之外,其他都没有变革,送女儿出嫁的场景历历在目。
回顾起那时的场面,女儿穿着华美的服装,被半子迎亲队接走,身为父亲的王安石,心里空荡荡的,繁芜的感情无法诉说。
既为女儿找到快意郎君感到高兴,同时也满怀不舍,往后见上一壁都不随意马虎。

中国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相对低下,从唐诗宋词中可看出,父亲为女儿而写的诗词很少,不是不爱,而是将这种父爱埋藏在心底。
由于间隔太远,交通不便利,自从女儿出嫁后,父女二人已七年未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王安石把思念凝练成诗,让人读后不禁落泪,感叹无声无息却无与伦比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