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玄月诗词,每一首诗都是心灵的回响,它们或抒发对过往的怀念,或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但无一不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些诗词犹如玄月的小雨,轻轻拂过内心,让我们在劳碌与鼓噪之外,找到一片宁静与自我反省的天地。

1

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金风玉露落叶成诗10首关于九月的经典古诗词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清闲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就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流落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西岳东面,以是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域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墨客时时怀乡思人,碰着佳节良辰,思念愈甚。
而后诗笔一跃,转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尚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

2

玄月旬日即事

李白〔唐代〕

昨日登高罢,目前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

昨天刚登完龙山,本日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

菊花为何这样耐劳,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此诗当为李白在当涂(今属安徽)龙山登高时所作,时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秋重阳节后一日,李白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这次属于第二次登上龙山宴赏,因此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遐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故而有此诗之言。

3

玄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唐代〕

玄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译文:

玄月九日登上玄武山了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面前聚拢的风尘。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都有着一样的悲哀。

总章二年(669)卢照邻来到益州新都任职。
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写《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于是年六月远游到了西蜀。
秋冬之间,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
玄月九日重阳节,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相互酬唱,这首诗即为卢照邻当时所作。

4

玄月旬日偶书

李煜〔五代〕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译文:

阴冷秋季的晚高下起了雨,酒后惊醒心中愁绪久久不能平复。

看到满地的落叶黄花,风雨中的红叶飒飒作响彷佛是在一直的鼓声。

想要背弃世俗,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无法摆脱世俗的情缘。

自从双鬓斑白后,已经参透世情,意气消沉,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

这首诗见元好问编《唐诗鼓吹》卷十。
诗有“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句,典出潘岳《秋兴赋序》,潘岳时年三十二岁。
如以此推断,则李煜作此诗的韶光是开宝元年(968)。
当时其爱子仲宣短命,随后爱妻大周后伤心过度病亡,又加之国势日蹙,倒也与这首诗表现出的悲观厌世心境吻合。
这首诗充分表示了墨客抵牾的心情。
他自认为随着年事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就能参透俗世,识破俗事,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但是碰着“晚雨秋阴”的景象,依然难平心绪。

5

玄月二旬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苏轼〔宋代〕

岐阳玄月天微雪,已作冷落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拍门定不应。

译文:

岐阳玄月里就降下了小雪,老天爷已作出岁暮冷落的光景。

短短的日间吹送来阵阵的寒气,急匆匆的捣衣声更令人触景伤情,做着闲官无事可管,只以为屋宇深奥深厚静。

别后慰我愁肠唯有多饮酒,秋来头上已添了白发几茎。

最近买了一件貂皮袍子,穿上它就可以到边疆,忽而又想乘着车马出使,问一问西夏为什么不把珍宝奉敬。

回顾兄弟俩在江上共舟是书箱里装满了诗篇,在郑州分别时的泣不成声。

功业不成无法报国让我愧对我的书本和宝剑,也愧对我的亲朋好友。

在官舍里度过秋季惊叹光阴的流逝,在寺楼中不雅观雪我与谁一起登楼。

我猜想你该当在东窗之下读着易经,车马经由拍门你定不回应。

《玄月二旬日微雪》作于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凤翔签判任上。
墨客与其弟辙感情至深,自幼同窗共学,嘉祐二年为同榜进士。
四年,又一起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得到仁宗的激赏。
后苏轼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苏辙留京侍奉父亲,六年(公元1061年)十一月,送墨客至郑州,相别于郑州西门外。
这是他们兄弟首次远别,当时墨客曾于立时赋诗寄其弟说:“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七年重九寄弟诗又云:“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可见伯仲情深之至。
玄月二旬日下小雪,墨客又由此兴感,作诗抒怀。

6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玄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赤色。

最可爱的是那玄月初三之夜,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朗朗月牙形如弯弓。

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阴暗,牛李党争激烈,墨客自求外任,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墨客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月牙东升这一段韶光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其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精妙,墨客还在其间利用新颖奥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渗透了他志愿阔别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感情和个性色彩。

7

若耶溪上

陆游〔宋代〕

玄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村落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

译文:

玄月寒冷的霜风吹拂着游子的衣裳,溪边的红叶随风起舞,仿佛是在与人嬉戏,时时地从身旁掠过。

走进村落落,那里的酒虽不醇厚,但足以让人沉醉个中。
菰菜鲜嫩适口,正是烹饪的好时节,而螃蟹也肥美诱人,让人垂涎欲滴。

整首诗通过对若耶溪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述和村落庄生活的温馨展现,传达了墨客对自然美的热爱、对村落庄生活的神往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中既有对现实境遇的淡淡哀愁,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情绪朴拙而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8

夜雨

杜牧〔唐代〕

玄月三旬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译文:

在玄月三旬日,小雨绵绵不绝仿佛是在诉说着与秋日的离去。
落叶已悄无声息地铺满了石阶,它们与多少人的发丝一同染上了秋日的霜白。

小雨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我寒冷的梦境,带来一阵阵凄清与寂寥。
远处渔舟上的歌声彷佛被这雨声淹没,难以听闻,只见渔夫身披湿透的蓑衣,划动着船桨,缓缓驶回岸边。

杜牧的《夜雨》一诗,创作背景虽未详细记载,但从诗中描述的景象与情绪来看,很可能是墨客在一个秋末雨夜,独自一人在安谧的环境中,面对自然景象的变迁,心生感慨之作。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雨景的细腻描述,抒发了墨客对光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孤寂、悲惨心境的抒发。
诗中利用了大量的意象与象征手腕,使得情绪表达更为丰富与深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传染力。

9

蜀中九日

王勃〔唐代〕

玄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域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朋侪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他有感而作此诗。
诗歌开头就承题,“玄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韶光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
“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墨客当时是在异域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悲惨。

10

九日五首·其一

杜甫〔唐代〕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冷落各何在,兵戈衰谢两相催!

译文:

重阳佳节,抱病登台,只想一边独酌美酒,一边欣赏九秋佳色。

既然在重阳节不能饮酒,那么菊花也没有必要开放。

日落时传来黑猿的呜咽声,久久不住,南来的白雁带来长安的霜讯。

无法相见的亲人现在都在哪里呢?战役频繁不断,岁月一直地催人走向去世亡。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墨客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玄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朽迈催人的感伤。
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墨客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

来源:“一卷诗书慰风尘”

编辑:伍希城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其它欠妥之处,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及时更正。
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