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胜芳蟹来自靠近天津的胜芳镇。这里水路东通海河,西通白洋淀,像苏州阳澄湖一样,是著名的水乡,也是著名的螃蟹产地。这里夏天很热,但秋风较之江南来得早;江南秋稼要等玄月重阳后才陆续开镰,而京津等处,秋禾一样平常八月中就登场了。据史料记载,北宋时大文学家苏洵曾在文安任职,将南方水稻、莲藕栽种技能传至胜芳,从此,胜芳广阔的水域呈现出芦稻相映、荷菱飘喷鼻香、鱼虾蟹藕的丰收景象,风景媲美苏杭,一时竟有了“南苏杭,北胜芳”的美誉。
据清徐珂《清稗类钞》记载:“蟹出最早,每每夏日已有。其尖脐者,脂膏满盈,启其壳,白如凝脂。团脐之黄,则北蟹软而甜,若来自南者,硬而无味,远不逮也。”以是肥美的胜芳蟹名震京华。秋日螃蟹大量上市时,老北京的菜摊上每每挂着“天津胜芳螃蟹”的招牌。
正阳楼的清蒸胜芳蟹之以是好吃,一定是有它的独到之处。胜芳蟹到京往后,首先要由正阳楼和其他大庄馆挑选第一起的“帽儿货”。清夏仁虎《旧京琐记》记载:“前门之正阳楼,蟹亦出名,蟹自胜芳来,先给正阳楼之挑选,始上市。故独佳。”以是正阳楼卖的螃蟹,又大又满,不管尖脐和团脐,要黄有黄,要膏有膏,都是极好的。再一个,正阳楼选得的螃蟹,还要进行育肥,逐日饲以高粱米,数日内便逾见肥大。而这时,螃蟹也已将胃中的杂物吐出,以是正阳楼卖的胜芳蟹较之别处更肥美清洁。这样的螃蟹用净水洗净,拿细麻绳将螃蟹爪和两个大夹子绑牢,放入笼屉大火蒸熟,“胜芳大蟹”的招牌就亮起来了。
由于正阳楼的螃蟹个大味美,处理风雅而做法简洁,保留了蟹本身的鲜美滋味,因此成了老北京人最美好的影象之一。夏仁虎在其《旧京秋词》中提到:“北京蟹早,曰‘七尖八团’。旧京之蟹,以正阳楼所售为美,价数倍,然俗以不上正阳楼为耻。”就连长于吃螃蟹的南方人,也对正阳楼的胜芳蟹印象颇深。清末翰林严淄生作为隧道的南方人,来到北京后尝了正阳楼的胜芳蟹也被它的味道折服,在《忆京都词》中写道:“忆京都,秋早快吃螯,大嚼尖团随意足……”他任满还乡后仍对正阳楼的胜芳蟹念念不忘,乃至发出了南方蟹远不如北京胜芳蟹味美的感慨。
正阳楼螃蟹之以是出名,还有一个主要缘故原由,便是他们发明制作了一套吃螃蟹的工具,称为“蟹八件”,有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一件件风雅玲珑,利用方便。螃蟹蒸熟端上桌,热气腾腾,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两只大螯和八只蟹脚,用腰圆锤沿着蟹壳四周轻小扣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先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再取出洁白鲜嫩的蟹肉。靠了这“蟹八件”,敲敲打打,勾勾搭通,纵然牙齿不好的或不会吃螃蟹的人,也能把蟹黄蟹肉吃得干干净净,因而大受吃客的欢迎。
来源:北京日报 刘永加
流程编辑:RB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