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熙珵 - 关山月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2:00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古诗词赏析 山居即事王维 唐诗三百首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古诗今译:

沉寂地把篱门牢牢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注释讲授:

⑴山居:山林之中隐居。
《战国策·韩策一》:“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魏庆之《墨客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
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⑵寂寞:寂静无声,沉寂。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
”柴扉:柴门。
亦指贫寒的家园。
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稷》诗:“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⑶落晖:夕阳,落日。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⑷鹤巢:巢为动词,作栖宿解,不是名词“窝”的意思。
⑸荜(bì)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
常指房屋简陋破旧。
⑹新粉:指竹子刚成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
⑺故衣:指莲花败叶。
⑻渡头:犹渡口。
过河的地方。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乌栖曲》之一:“采莲渡头拟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
”烟火:指炊烟。
《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一作“灯火”。

品鉴鉴赏:

首联二句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他引用了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
苍茫余落晖”诗句。
顾安《唐律消夏录》谓此诗首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
实在不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
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面远景物也。
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
山寓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联二句利用了比拟手腕。
落日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墨客以最真切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想熏染,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色,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须臾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
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此联“遍”“稀”二字用得很妙。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宁静。

颈联对句引用庾信《入彭城馆诗》:“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
”这一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表示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好。
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
此句即为力证。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模糊有陶潜之情。
末了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只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墨客的心却是孤寂的。
此诗虽然写出了作者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墨客的落寞之情。
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墨客的心是寂寞孤独的。
这样的心态,匆匆使王维潜心地去创造去欣赏田园。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齐名,合称“王孟”。
诗风清新自然,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还通音乐,工书法,善绘画,多才多艺。

编辑:小孤鹜®

我们倡导终生学习!

如有缺点欢迎示正!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