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通信条件十分掉队,两位大墨客彼此思念对方,只能诉诸笔墨。
这些笔墨险些都是无法为对方吸收到的。
李白当时名气很大,他的行踪杜甫或许能够通过一些渠道,比如邸报或朋侪处打听一二。
这一次,杜甫听闻李白被发配夜郎,中途须要经由洞庭湖等地。
杜甫十分心痛,他写下一首怀念李白的诗,堪称杜甫最仗义的一首诗。
如此为李白打抱不平,短短几句又气又恼又有水平,这样的诗圣谁能不爱呢。

《天末怀李白》

唐代: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杜甫最仗义的一首诗为李白打抱不平短短几句又气又恼又有水平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后世有人评论说因此李白口吻所写,确实,一向不以浪漫和想象力著称的杜甫在这首诗中,却发挥了无限的想象。
想他冷不冷,到哪里了,会不会在洞庭湖与屈原对话。
如果不是有深厚的感情,是断然写不出如此设身处地的笔墨。
杜甫的义气,由此可见一斑。

诗的大意是:天边起了阵阵凉风,你现在觉得到冷了吗?你此时的心境又如何呢?不知道我的鸿雁传书何时才能到你的身旁。
秋水急,风浪大,一定要小心。
自古文章都出自那些命途不达的人之手,那些奸佞如魑魅魍魉,最喜好捉住年夜大好人的差错不放,以是你还是该当看开些。
我想此时你该当到了汨罗江附近了吧。
你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和屈原好好聊一聊,把你新写的诗投往汨罗,赠与屈大夫读一读吧。

身处困境的人,尤其是文人,最不愿意收到的是怜悯和同情。
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朋侪的理解和支持。
杜甫在这首诗中,无一字表达可怜和同情,而是处处表现处对李白的理解。

第一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杜甫能够感想熏染到李白的凉意,这是惺惺相惜。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一定给李白写了很多信,之以是问几时到,乃是由于可能很多信李白都未曾收到,更遑论复书了。
毕竟一个遭到流放的人,居无定所,哪里劳绩得信呢?不过不管多少书信,个中的主题一定是顾虑,是所谓“江湖秋水多”,让李白一定要小心。
不仅是小心险山恶水,更要小心奸佞小人。

全诗最广为流传的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可以说,不是真文人,是断然难以理解这两句话的深意的。
只有经历了人生波折和风浪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而那些小人,那些魑魅魍魉,从来都是紧盯着别人的差错,大做文章。
这是为李白打抱不平。

而被陷害的文人,最著名的便是那个屈原。
而此时的李白,大约就在屈原投江的汨罗附近。
于是杜甫设想李白一定会“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简而言之,便是说李白也是如屈原一样的文案文人!

李白能有这样一个义气兄弟,也是值了。
可惜的是,后来杜甫晚年沉沦腐化湖南一带,李白早已经仙逝。
都说文人相轻,但在李杜二人身上,只有心心相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