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李嘉《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
黄云,指浮于空中的沙尘。
犹,还。
此乃通过沙场惨象的描写而直不雅观地反响战役的残酷性。
前句写白骨随水流的景象,表现的是已过去的战役场面的触目惊心;后句写黄云压城的景象,表现的是未来战役逼人的压抑感。
“白骨”对“黄云”,黄白相对,天地相映,由此传达出一种悲惨充斥天地之间的意蕴。
“河水去”对“郡城低”,则因此暂时的沉着预示着更残酷的战役即将发生。

二、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

出自明·王世贞《过长平作长平行》。
汾,指汾河。
流,指河水。
战去世者的白骨就像皑皑白雪,堆积如山,高过太行山;战士的鲜血迸飞,将汾河之水都染紫了。
此以比喻与夸年夜修辞法写沙场上尸骨如山、血流成河的惨状,让人为之骨折心惊、不寒而栗。

三、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

七首最凄凉的战役古诗词字字泣血惊心动魄

出自宋·张舜民《西征回途中二绝》之一。
此以白骨比沙之白,又以沙比雪之白,层层设喻,遂将白骨、沙、雪融为一体,从而扩展了原有的意象范围,将“白骨蔽于野”的边塞惨象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令人不寒而栗。
由此,再逼出下一句“将军休上望乡台”。
面对士兵的累累白骨,将军望乡良心何安?何以面对将士们的亲人?由此,再把将军难以言表的悲哀之情推到极点。

四、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出自唐·沈彬《吊边人》。
犹,还。
此言将士早已战去世边塞,家人尚不知情的悲惨景况。
诗句以“白骨枯”、“沙上草”、“寄寒衣”三个细节描写,不但突出了战去世者的悲哀,更凸显了战去世者家人的悲哀,读之不禁让人生出无限的感伤。

五、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出自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健少,年轻男子。
此言战役对公民生活的严重影响:年轻男子都集中到边疆作战,战去世了,他们的妻子便成了寡妇;幸存下来,不得回家,他们的妻子也形同守活寡。

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六、出自隋·杨素《出塞二首》之一。
兵寝,兵器安歇,指战役结束。
星芒,星光。
落,落下、照射大地。
战解,战役结束。
月轮空,指月圆。
刀枪入库,星光残酷照大地;战马卸鞍,一轮明月圆又亮。
此写战役结束、和平降临后美好的夜景,表达的是对和平生活的喜悦之情。

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落郭冷落,城对着夕阳道。

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
残军,指残败之军。
垒,堡垒。
壕,战壕。
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泛指城池。
此以“残军”、“废垒”、“瘦马”、“空壕”、“夕阳”五个具有悲哀色彩与意象的词语,形象地再现了一幅战后城乡冷落、颓败的图景,抒发了作者在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深切悲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