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的“蒹葭”二字,读音并不是我们可能会误读的jiān jiá或jiān xiá,而是jiān jiā。

那么,“蒹”和“葭”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实在,“蒹”指的是没长穗的荻,而“葭”则是初生的芦苇。
这两栽种物都是常见的水草,虽然它们并不显眼,但却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常常在河边、湖畔茂盛成长。

有趣的是,“蒹葭”这个词不仅仅是指这两种水草,它还被用来比喻低微。

蒹葭苍苍的蒹葭不读jiān jiá 也不读jiān xiá 精确读音是

这或许是由于蒹葭都是平凡且常见的植物,没有崇高的气质,但却有着不可或缺的存在感。

就像生活中很多平凡的人,虽然不被瞩目,但正是他们构成了这个天下的基石。

不仅如此,“蒹葭”还常常被用作谦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谦卑自持,用“蒹葭”来自比,表达自己鄙人、卑微之意,这也表示了中华民族谦善的美德。

说到“蒹葭”在古诗词中的利用,那真是数不胜数。
唐代墨客许浑在登高望远时,看到蒹葭与杨柳相映成趣,仿佛是一片水中的沙洲,于是写下了“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的佳句。

而女墨客薛涛则在秋夜中看到带有霜露的蒹葭,与月色、山色共同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因此有了“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的描写。

柳宗元也曾用“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来描述秋日的美景,蒹葭在秋雾中若隐若现,与夕阳下的橘柚相映生辉,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秋日图景。

杜牧则在离愁别绪中用“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将蒹葭与楚地的秋雨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奥深厚而忧郁的氛围。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词中也用到了“蒹葭”这个意象:“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
”这里的“蒹葭”仿佛成了离去的象征,与悠然自去的白鸟形成了光鲜的比拟。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蒹葭”这一平凡的意象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变得如此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