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取名同质化严重 肤浅低俗化再现端倪

没有最怪,只有更怪;只有你看不懂的,没有他们想不出的…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电视剧古怪的片名不算为过。
除了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剧名肤浅低俗外,回看电视剧过往的取名历史,这种类型的剧名不再少数。

《女不强大天不容》、《乌鸦嘴妙女郎》、《爱啊哎呀,我乐意》、《粉爱粉爱你》、《爸爸快终年夜》、《爸爸父亲爹》、《军统枪口下的女人之潜伏》等均在卫视上线。

乃至一线卫视,湖南台的电视剧名字也十分魔性。
《由于爱情有幸福》、《由于爱情有奇迹》、《由于爱情有多美》、《由于爱情有晴天》、《由于爱情有奇缘》接连上映,本以为是一部剧的几个系列,本色却并没有太大关联。
《妻子的谎话》、《妻子的秘密》、《妻子的诱惑》、《回家的诱惑》、《回家的希望》同样如此。

从清雅诗词到俗味白话 电视剧取名花样多

电视剧片名各处奇葩,《重庆晨报》总结为:以《哈喽,卡小姐》、《急速,要幸福》、《何所冬暖,何所夏凉》为代表的“逗号体”;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想和你再去吹吹风》、《微微一笑很倾城》、《初遇在光年之外》为代表的“豆瓣体”;以《一碗咖啡大蒜喷鼻香》、《那片星空那片海》、《名为梦想的翅膀》为代表的“不知所云体”。
乃至还有《我是歌手》、《奔跑吧大叔》这种跟风热门综艺实际毫无关系的“蹭名体”。

SMG影视剧中央主任、东方卫视总监王磊卿在年会上作“请回答,2018——中国电视剧市场思考与展望”的演讲发言时,指出了多项行业弊病。
“以往剧名流行两个字,这两年变成了带逗号的复句构造,到了2018年,我创造我都不会念了,变成了带有迁移转变关系的长句,比如《我不喜好这天下我只喜好你》,你看,实在就一个意思,‘我喜好你’。

此外,剧名雷同“搭顺风车”的征象也同样明显。
《北风那个吹》播完,《雪花那个飘》来了;《裸婚时期》过去,《裸婚》开播了;《媳妇的美好时期》刚结束不久,《媳妇是若何炼成的》又来了。
当媳妇剧成为热门话题后,跟媳妇有关的剧名,就至少能找出不下十部。
《我有一个能折腾的老妈》、 《我的极品老妈》、《青春期再撞更年期》、《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等,都是同系列的。

同时,《XX记》、《XX传》也是今年来扎堆的热点,比如:《搜神记》、《蛮荒记》、《莽荒记》、《择天记》等古装男主剧;《芈月传》、《如懿传》、《皓镧传》、《楚乔传》、《芸汐传》等古装女主剧。
此外 “皇后”系列:《扶摇皇后》《独孤皇后》;“天下”系列:《独孤天下》《独步天下》《赢天下》。
男主剧的“甲天下”系列:《武神赵子龙》《战神戚继光》《武圣关云长》《谋圣鬼谷子》《兵圣孙子》《书圣王羲之》也将系数登场。

至于在剧名中的雷同征象,多位制片人都表示,这与题材创作上的雷同有关。
影评人鸿水表示,这表示了如今影视创作上喜好“搭顺风车”的征象。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个圈子便是如此,投资方和导演在选取题材时,就已经能达成见地同等,给电视剧起名也只管即便要做到“借大树乘凉”。
取名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但事实证明,每每在剧名上跟风的作品,末了都很难做到超越,名字上的续集也每每是狗尾续貂。
“很多时候,都不是出于艺术性的考虑 ,而且会影响到品质。

电视剧剧名对收视率的影响大吗?

哗众取宠也好,“搭顺风车”也罢,打的都是靠剧名来吸引不雅观众的主张。
那么,一个电视剧的名字究竟有多么主要?对收视和市场有多大影响?

对此,制片人杜闻伟直言,片名好坏对一部电视剧的收视来说的确有非常大的关系,好的剧名能勾引别人的关注,承担着不雅观众的“第一度吸引力”:“首先在宣扬上就有上风,不雅观众会感到好奇,进而去关注。
如果这是一部‘表里如一’的电视剧,就能够吸引他们一贯看下去,在收视率上也有提升浸染。

卖力电视剧宣发的古德白(化名)也认为,这种做法确实能够吸引一些不雅观众,“前段韶光有一部剧和《公民的名义》同时上映,叫《黄大妮》,收视一贯在1以上。
我本来不想看的,在家实在无聊就看了几集,结果上瘾了,然后推举给我同事看,他们一听名字太土……瞬间没有看的希望了。

不得不承认,剧名确实影响了电视剧的点开几率。
被剧名延误的好剧不止一两部,《嘿!
老头》便是个中之一,但看剧名,让人误以为是老年电视剧。
实在该剧温情又动听。
李雪健博识的演技征服了一批不雅观众,而与黄磊间的父子情,更是让人动容。

只不过,剧名如何花样百出,都需契合内容,以高质量品质为根本,否则只能揠苗助长。
前不久以诗词作为剧名成为行业潮流,对此,新京报采访了多位文学界业内人士,他们表示,挪用诗词作为剧名是一种市场跟风状态,虽然这样的挪用无伤大雅,但电视剧内容是否好看,剧情是否能与诗词贴合才是最该当考量的事。
如果以对诗词的误用来伪装“格调”,有时反而会揠苗助长。

例如电视剧《人间至味是清欢》剧名的原句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中心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表示,把“有味”改成“至味”没有问题,但这句话是表现人到中年放下统统的恬淡之心,“我看到这个剧名,会以这样的理解去看这部剧。
但如果我创造它讲的不是这个意思的话,我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反感。

可以说,好片名起的是拍门砖的浸染,而不雅观众要看的终极仍是拆掉包装之后的东西。

花样百出剧名的背后是受众群体变更 作品软弱

电视剧剧名的变革本色迎合的是市场的口味,研究剧名的变革实在便是研究受众群体的变革。
担当过多部电视剧实行制片人的圈内人士黄师长西席表示,剧名的怪都是根据不雅观众口味来变的。

之以是涌现这些令人啼笑皆非、或是摸不着头脑的名字,慈文影视总裁马中骏认为,这或许是为了在网络上多吸引一些年轻人的把稳力。
“像‘如花’这样的名字出自周星驰电影,可能年轻人看了会比较感兴趣”,而“羊粪豆”则可能是为了突出电视剧里的某一个特色而起的人名谐音,图一个体致有趣。

至于为何诗词命名成风,或许也跟吸引年轻受众脱不了关系。
毕竟,这股“诗词潮”里面不少的电视剧都有着妥妥的网络小说IP原型,而这些IP本身就携带着大量的固有受众,可以说这些小说伴随了年轻一代的青春,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电视剧选择。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朱丽丽认为:“在网络小说及网游中,醉心于古风的粉丝群体每每会在衣饰、风景、情节、人名等各个细节讲究中国古典风格的营造。
目前这种征象也该当是古风亚文化的一种延续。

在朱丽丽看来,这种征象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一种盛行风格被市场考验成功之后,每每有无数跟风之作。
短期内呈现拥堵征象。
但不会持续很永劫光。
由于纵然是盛行文化,只有内容过硬,才会保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例如《琅琊榜》。

实在,从前间电视剧剧名并没有那么长,也并不追求字面上的绚丽。
比如《渴望》、《奋斗》,完备为了在情绪上提要挈领,是绝无互换可能的。
而现在,剧名越来越肤浅,越来越长,这又是否又是制作方对内容不自傲的表现呢。

编剧余飞曾在某次采访中吐槽称:“这些剧取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你看懂这个戏是讲什么,它只是想传达给你某种气质,这种气质来自于网络或某种大IP,很多时候它便是一种广告。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总结剧中独特内容或代价不雅观?“由于它没有。

从源流上讲,国剧剧名“不讲人话”深受网络小说的影响。
网络作家一贯有“裁剪”古诗词用作小说名字的传统,这很可能跟网络小说难等大雅之堂有关,网络作家希望用这些古诗词“装点门面”,与此同时显示自己“很有文化”,在盛行文化里这种策略叫“雅化”,本无可厚非。
只不过过于牵强附会,内容不足分量之时,则显得有些浮华。

事实上,但凡好的剧名乃至书名,大都能与故事情节契合,并且不须要那么繁芜。
媒体人大楠说:“《四郎探母》《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这些剧名,别看只有短短四个字,但兼具文人浪漫主义气息与古典文化素养,没有玩观点,也没有生拉硬凑。
还有,我们比较熟习的《北京人在纽约》《温州一家人》等名字,看电视剧名就知道大体说了一个什么事,晓畅直白。

总的来说,剧名越来越肤浅、越来越追求意境美,实在都是在用庸俗美意粉饰软弱的故事以及肤浅的演出。
当市场紧张受众由“大妈”转向“年轻一代”,剧名的选择自然也要迎合他们的口味。
只是近些韶光,《后妈的春天》、《养母的花样年华》、《奶奶再爱我一次》等剧名的涌现,是否意味着平台细分后不雅观众的分解,电视剧回归老一辈,出品方自然也要进行精准营销。

(文章来源于:金牌舆情官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