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船一字诗》

一字诗,顾名思义便是在诗中涌现许多“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样平常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
按诗法论,一诗中涌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涌现)乃大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也别有意见意义。

《西江月·泛湖》

回文词,始见北宋,这与宋词创作繁荣有关系。
这首词描写泛舟湖上所见春景。
其高下片互为回文,意义相仿,但因景物涌现次序不同,意态便有分别。

八首趣味诗看汉语神奇

《赏花归去》

连环诗,是指组成诗句的笔墨相互嵌套,犹如环环相扣,也叫顶针诗。
代表人物也是东坡居士,苏东坡性情旷达又才智奇高,所以是古代文人传说中最常见的主角。
这首《赏花归去》连环诗听说便是苏轼的酒后游戏之作。
用常见的诗歌格式写出来是这样的: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一七令·诗》

宝塔诗,是杂体诗的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
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
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
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
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
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

《瑞鹤仙·隐括<醉翁亭记>》

独韵诗,是指诗词中通首用同一字作韵脚,也称福唐体、独木桥体。
用同字作韵,堪称奇特。
独韵诗少见,独韵词常见。
这首《瑞鹤仙》,短短一百零二字,隐括了欧阳修《醉翁亭记》数百字的内容,且保持了原作的艺术风格,十分奥妙。

《泉把湾十字图诗》

十字图诗,是指诗的排列为“十”字形,读法颇多,但一样平常居于“十”字中央的那个字在每一句中都会被用到。
从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这种“十字图诗”大约曾流传中国西北地区的知识分子中,以此来消遣或斗智。
此诗原存于敦煌红山口以南泉把湾一所古庙大殿东间北壁,为著名敦煌学家李正宇师长西席所录,有多种解读方法,现在只录一种:

唐到西山水流长,

长流水山见日光。

光日见隐士马动,

动马人山西到唐。

《神智体民歌》

神智体,原是拆字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教化学问”。
此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因其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称神智体。
它紧张的特色是字形的变革。
靠字形大小、粗细、是非、排列疏密、笔画增损、缺笔、位置高低、正反、颠倒、欹侧、反书、拆借,偏旁的粗细笔墨变形等方法形成非常外不雅观,以及颜色的变革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
它是汉字\"大众以形见义\公众的表意功能的异化与延伸。
用神智体办法解读这首民歌,得到的便是一首七言绝句:

夜长横枕意心歪,

月斜三更门半开。

短命到今无口信,

肝肠望断无人来。

《盘中诗》

盘中诗,是将诗句写于盘中,屈曲成文,词意回环。
它以晋苏伯玉妻的《盘中诗》而得名。
个中不少诗句可以倒读,已是道地的回文。
此后仿作者众,可认为是回文诗的雏型。
相传西晋人苏伯玉出使蜀国,久而不归,远在长安的妻子便将所作之诗,按分外形式写在盘中相寄。
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显然是为了唤起丈夫的归心。
而实际上,此诗本身就极富特色,它以说话精练的三字句为主,且多处用民歌比兴的手腕,在平均的节奏中委婉推进感情的表达,吟来十分动人。
其末篇,用七言点明盼归主旨,语句伸展而能干,末了揭示读法,编排巧适,独具匠心。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首缠绵悱恻的长诗应有的样子:

山树高,鸟鸣悲。
泉水深,鲤鱼肥。

空仓雀,常苦饥。
吏人妇,会夫稀。

出门望,见白衣。
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中央悲。
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
长嗟叹,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
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
君忘妾,未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
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
高者山,下者谷。

姓为苏,字伯玉。
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斤酒面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直四足。
与其书,不能读。

当从中心周四角。

古典君:古人聪慧,真是让人叹为不雅观止。

纳兰诗词

「最受欢迎纳兰词容若"大众年夜众号 最具人气的纳兰词解读」诗词 | 纳兰词 | 古文 | 唯美 | 短篇 | 随笔

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