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音中相知

敬请收听读创/深圳商报“读创诵读”

——————————————————

朗诵:赵玉(读创/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编辑)

读创诵读|父亲独一推荐的书东周列国志作者熊宗俊

https://image.netwin.cn/cms/2022/05/17-22-21-358695.mp3

点击小三角收听

父亲唯一推举的书——《东周列国志

作者:熊宗俊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

古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东周列国志》题记

父亲生平爱读书,也爱藏书。
在他满柜子的书中,父亲独独推举一部书给我。

那是高二暑期的一天,父亲问我:“中国古典小说中,哪一部最能表示治国平天下?”我答:“《三国演义》”。
父亲纠正道:“是《东周列国志》,而非《三国演义》。
”父亲严肃地对我说:“我所有的书,你都可以不读,唯独这部书,你一定要好好地读!

由于父亲的这句话,我决定拿出全体暑假来重读。
为何说是重读?由于这部书是古口语文,难度远在《三国演义》之上,而且又是繁体竖版,阅读起来非常吃力。
我以前也读过几次,末了都放弃了。
因此,这回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啃。

《东周列国志》,虽然听起来有点像“正史”,类似《三国志》,可实际上却与《三国演义》相同,也属于历史演义小说。
但它又比《三国演义》更真实,由于作者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籍,也便是说书中讲述的故事险些都有正史的元素,纵然有些内容略显荒诞,但所表达的代价不雅观念也和正史同等。

该书讲述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超过春秋和战国,大约五百多年的历史。
这段历史是我国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期间。
西周灭亡后,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经长达数百年的连绵不断的吞并战役,许多诸侯国次第崛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演绎出各种精彩纷呈的传奇故事。

在这段社会大动荡中,思想文化却是大发展、大繁荣的期间。
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三教九流粉墨登场,文学、史学、哲学等学术领域取得了辉煌造诣。
那时候,相继产生了儒、道、墨、阴阳、法、名、杂、农、纵横各家。
《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孙子》等众所周知的经典著作不断呈现,为后世中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书中阐述的五百多年间,英雄辈出,群星闪耀,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期间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更突出,更范例。
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既有雄才大略的君王:如秦始皇统一天下,晋文公志在四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也有治国安邦的良相:如管仲打算出众,晏婴机警善辩,蔺相如顾整年夜局;又有战功卓著的名将:如孙膑计谋高超,廉颇骁勇善战,白起心狠手辣;还有各种奇人义士:如养由基百步穿杨,扁鹊起去世复生,烛之武舌退万军……这些鲜活的形象,汇聚成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书中还有很多流传千古的典故,例如“千金买笑”、“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完璧璧还”、“自我介绍”、“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围魏救赵”、“远而避之”、“朝秦暮楚”、“一鼓作气”、“图穷匕见”……这些针言故事,不胜列举,影响深远。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东周列国,几番兴衰,值得后人借鉴,也让我们可以踏着古人走过的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连续前行。

虽然《东周列国志》并非史籍,但对付我来说,就像《三国演义》于《三国志》,它比《左传》《史记》等正史更加生动有趣,普通易懂。
或许,这也正是父亲推举给我的缘故原由吧。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都忘却了,那么,我们阅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回答我至今难忘: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吃过很多食品,现在已经记不得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们的身体。
同样,你读过的书,实在早已融入你的血脉,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父亲生平读过很多书,但推举给我的只有一部,那便是《东周列国志》。

熊宗俊,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华文文学学会理事、深圳红学会(筹)秘书长。
多年来致力于人文通识教诲,担当深圳中小学多家文学社辅导西席。
2020年参与主编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名师导读》。
多次应邀在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图书馆、光明图书馆等地做主题讲座。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