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老师谈起诗句来往往是条理分明,既有解读和扩展,又兼有风趣诙谐的态度,他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者进行文化的互换与碰撞,并以精良的表现赢得了不雅观众的喜好。
但最近康震即兴创作的一首七绝却让人大失落所望,直呼不过如此
康震这位老师向来和其他的文学教授们有所不同,他本就不是“独上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传统学者”。2005年他就参加了《百家讲坛》,讲起了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等以往的诗词大家。如今更是在《诗词大会》中成功走红,以风趣诙谐,知识渊博,点评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除此之外,他更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文学教授,李白、王维研究会理事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北京高档教诲学会理事,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等等一系列头衔。
在本职事情上,也有一大批如《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中国散文通史》等论文,可以说是著作等身。
盛名之下,究竟是“实在难符”还是“名不虚传”呢?
但最近,康震在《诗词大会》上的一首七绝,就露出了漏洞,引来了大批网友的质疑谈论。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竟芳菲。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骚唱春晖。这首诗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就在“七绝”这两个字上,所谓的七绝,便是七言绝句,属于一种近体诗。近体诗可不是当代诗,和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指的是《诗经》或者《离骚》这种格式的诗。
七绝有着严格的严格的格律哀求,七绝的四句押要为两韵,个中的二、四句入韵,首句可押也可不押。其平仄的安排有四种安排法,也便是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四种。
但康震的这一首七绝的平仄安排按照当代读音却是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换成古音则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芳、鸡、流三字的古音是仄声,而日、代两字的古音则是平声,但无论按照那种发音来看,这诗的平仄都毫无波澜,难以为美。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首七绝在押韵方面,二四句的“菲”和“晖”作为韵脚,也不算失落误,十分上口。
说回失落误之处,七绝还讲究一个对仗,上句的“东去”与“新妍”并不相对,“流日月”和“竞芳菲”也不相对。说此诗为一首水平尚可的打油诗自然毫无问题,但要说它是七绝的话,恐怕十分牵强。
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诗词讲究一个意象的问题,此诗的意象紧张有“大江”、“日月”、“雄鸡”、“春晖”等。
这四个意象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过于普遍、毫无新意。随便说几句诗,“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兰楫桂为舟,大江可远游”“日月低秦树,乾坤绕汉宫”“日月天衢仰面看,尚淹池凤滞台鸾”“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四个意象都是被古人翻来覆去反反复复写的不能再写的经典意象,哪怕旧瓶装新酒,康震也没将这四个意象用别出心裁的手段利用出来。而是流水线一样的进行了毫无新意的加工,就像是将隔夜的冷饭又拿出来炒了一遍,等着吃满汉全席的食客当然难以满意了。
康震遭到网友议论,被拉下神坛,一定要理性的看待
古往今来作诗的墨客骚客无数,犹如李杜一样平常名传千古的能将有几个?有唐一代茫茫多的墨客,有多少是空耗生平才在《全唐诗》里留下了三言两语?我们从小阅读的便是如此经典的作品,因此也不能过分的苛责今人。
寸有所长尺有短,并不须要挑剔。要知道诗词大赛的目的便是开启诗词热,传播中华的好篇章。这个节目本身实在就该当是一场带着不雅观众赏析古典诗词的盛宴,通过有趣而有参与感的选手答题的办法,让久不读诗的不雅观众再一次享受古往今来绝美的作品。
而在这个过程中,几位评委果精彩点评实在是起到非常大的浸染的,没有这几位评委果点评,浩瀚的不雅观众怎么能理解到诗句的背景、好处呢?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历史学出身的蒙曼老师,现在担当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郦波,或者低调温和专注做学问的王立群师长西席,当然还有本日被拉出“黑”了一波的康震教授,这几位师长西席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譬如有人说康师长西席和郦教授是把精力都放到“走穴演出”上,对付自己的学术一点不高,是十足的学术明星,而不是“学者”,但他们在这个节目中确实很出色的完成理解说的任务,过分解析评委果创作能力实在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我们指出康教授七绝在格式韵律平仄方面的不敷之处,但也认同他为不雅观众带来的良好体验。就譬如说美食大餐的评委都是著名的美食家,但真要美食家了局和厨子比划比划,有几个美食家做的菜比专业厨师更好呢?
但美食家的美食鉴赏能力每每在厨子之上,这才是他们坐在评委席上的缘故原由所在。同样的,康震教授坐到评委席上,也不是由于他作诗多好,而是他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讲述能力、随机应变的临场能力、渊博的知识储备。
精确的做法该当是宽人之短,扬人之长。错可以议,人不可伤。康震教授自己都不说自己是学界威信,本就不必对他吹毛求疵,没有人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