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构意是汉字理据传授教化的主要内容,但目前尚无可供查找的构意整理与构意阐释的资料,这给汉字传授教化造成一定困扰。
比如,在小学识字传授教化中,对义符“虫”的构意认识比较混乱,对“蛙”等字为什么从“虫”,有不同的回答。
有的老师认为,古人对动物种类的认识不足,认为动物无外乎鸟兽鱼虫几大类,把鸟兽鱼之外的动物都归入虫类,以是就有了这些“虫”旁的字了,但要清楚个中很多实在都不是指虫子;有的老师认为,虫即蛇的象形,后泛指一样平常的虫类,如蚯蚓、蜻、蛙等。
[2]我们认为,这些回答已经认识到“虫”有不同构意,有人也认识到“虫”的本用构意是“蛇”,但对泛化构意的范围都想当然地扩大了,对泛化构意内部又未能仔细剖析,没有讲清楚“蛙”中“虫”的构意到底是什么,也就没能落实“蛙”为什么从“虫”,以及它与本用构意如何关联。
这些问题,目前没有可供进一步查验的资料。
再如,在对外汉语传授教化中,有的美国学生在学习“思”“想”“念”等汉字时会感到困惑,他们不明白:词义是heart的“心”,为什么可以作“思”“想”“念”这些表示抽象思想感情的汉字的义符,其理据是什么?我们知道,构件“心”的本用构意是[心脏],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心脏是产生思想和感情的器官,因此构件“心”发展出泛化构意[情绪思想],但这种文化关联对他乡文化背景的学生来说无法做到不言自明,他们须要构意资料的指引。

构件构意是汉字的主要属性,构意阐释也是字典编纂的一项主要任务,当代字典宜加强对构意的呈现和阐释。
对付以语文学习为目标的当代中小型字典来说,构意阐释的查检频率会更高,此类字典的编纂应更早实现对构件构意的阐释。
本文旨在谈论字典编纂如何实现构意阐释这一基本任务,为汉字传授教化和研究供应应有的参考。

01

符渝 齐元涛丨汉字构件构意泛化与字典编纂

构件构意阐释是字典编纂的基本任务

字典对构件构意作出阐释是字典的基本任务,也是字典与词典的主要分工。

字典的编纂工具是汉字,形音义是汉字的三个基本属性,字典的编纂内容应包括汉字形音义三方面的信息,个中“义”的信息,既包括汉字所记录的词义、语素义,也包括字形所表示的构意。
而词典以词为编纂工具,音和义是词的基本属性,词包括单音词和复音词,对付单音词来说,收录于词典的“义”的信息,便是词义、语素义,这一点与字典所收录的汉字所记录的词义、语素义是相同的。
词典无需收录作为词的记录单位的字的构意信息,是否将字形“构意”作为辞书编纂的基本内容,是字典与词典的主要差异。

由于构意研究尚不充分,目前的字典编纂对构件构意阐释亦未予重视,字典中对可作构件的汉字的意义阐释和词典中的阐释大同小异。
下面我们以《汉语大字典》(第2版,缩印本,以下简称《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为例,解释字典和词典应有的分工。

例如,“女”(nǚ)字在《大字典》和《大词典》中的训释对照:

《大字典》430页:①女子;妇女。
②女儿。
③雌性的。
④幼小;柔弱。
⑤星名。

《大词典》(第4册)255页:①女性;女人。
②指青年未婚女子。
③指女儿。
④柔、弱的。
⑤指动物中的雌性。
⑥星宿名。
又指织女星。

两本辞书对“女”的义项归纳基本相同,义项分合稍有差异,这些义项都是根据单音词“女”和语素“女”归纳出来的。
从字典、词典的分工来看,字典应该呈现与字形有关的信息,词典应该呈现与词汇有关的信息,但目前《大字典》紧张是从词汇角度对“女”进行阐释的,没有完备表示字典应有的目标,也没有完备实现与《大词典》的分工。
从字典应该呈现与字形有关的信息来哀求,《大字典》在供应作为字的“女”的基本形音义信息之外,还应供应作为构件的“女”的构意信息。
参照义项的呈现办法(义项+例词例句),构意的呈现包括:意项+例字(意项定义见下文)。
详细如下:

构件“女”的构意:①[女性],如:“妹”“娣”“婢”;②[母系血缘],如:“姜”“姬”“姚”;③[婚配],如:“媒”“妁”“媾(重婚)”;④[孕育],如:“妊”“娠”“奶”;⑤[屈服],如:“妥”“委”“婉”;⑥[柔弱、弱小],如:“嫩”“嬬(柔弱)”“孅(眇小)”;⑦[脾气丑恶],如:“嫉”“妨”“妄”。

这些构意与中国文化关联密切,与“女”的词义互证、互补,它们对字义理解、字形识记、意义剖析和文化传播都非常有帮助。

再如,“石”(shí)字在《大字典》和《大词典》中的训释对照:

《大字典》1010页:①岩石,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
②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③石刻;碑碣。
④药石,中药里的矿物部分。
⑤石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⑥针砭,以石针治病。
⑦结石的省称。
⑧乐器声音不响亮。
⑨投掷。
⑩坚固;坚硬。
⑪中医脉象名。
⑫厚。
⑬通“硕”。
大。
⑭古地名。
⑮古州名。
⑯古西域国名。
⑰姓。

《大词典》(第7册)979-980页:①岩石;石头。
②指陨石。
③指磨刀石。
④乐器名。
⑤指碑碣。
⑥指矿物类药物。
指砭石。
⑦古时治病用的石针。
⑧结石的省称。
⑨坚固;坚硬。
⑩形容声音重浊,不响亮。
⑪投掷。
⑫通“硕”。
大。
⑬古地名。
⑭古西域国名。
⑯姓。

两本辞书对“石”的义项归纳大同小异,这些义项也都是根据单音词“石”和语素“石”归纳出来的。
从字典应该呈现与字形有关的信息来哀求,《大字典》在供应作为字的“石”的基本形音义信息之外,还应供应作为构件的“石”的构意信息:

构件“石”的构意:①[岩石],如:“岩”“磊”“碣”;②[石类材料],如:“碑”“磬”“碓”;③[固体非金属元素],如:“砷”“磷”“磞”。

02

构件构意在字典中的呈现办法

字典以字为基本编纂单位,构件只是字的构成单位,不是字典的编纂单位,构件构意在字典中该当如何呈现?多个构意应该按照什么次序呈现?这些问题都是字典在收录构件构意时须要考虑的,下面分述之。

(一)成字部首是构件构意呈现的依托

构件是构意的载体,构意阐释应落实到每个汉字构件上。
但对字典编纂来说,每个汉字构件都落实构意将很不经济。
汉字部首是构件的检索符号,字典编纂可利用部首集约化讲解构件构意。
实在早在《说文解字》就已开启利用部首阐释构件构意的先河,《说文》在每一个部首字的说解中都有“凡某之属皆从某”,便是对部内字的构件及构意所作的指引。

部首分为成字部首和非字部首,非字部首除个别能以构件的身份参与构字,大部分只是为了字形检索而给出的形体标引,不能为部内字供应理据信息;而成字部首既能做构件参与构字,又能独立成字,对付以字为呈现单位的字典而言,构件构意的呈现紧张依托成字部首来实现。

(二)意项和意项类型是构意阐释的基本内容

意项是关于构意的术语,仿“义项”而造。
意项指字典中同一个构件下按构意分列的项目。
例如,部首“艸(艹)”的意项包括:①[草];②[草本植物];③[木本植物];④[草类材料]。

意项类型的划分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根据构意产生的先后,将构意分为本用构意和泛化构意两类。
本用构意即构件以其独立成字时的本义参与构字,泛化构意是由本用构意发展而来的。
第二层,根据人们对意义的认知,将泛化构意再分为隐喻泛化和转喻泛化两类。

隐喻是将一个事物比拟成另一个事物,其产生根本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构件构意的隐喻泛化是指构件由表达某一种构意扩展到表达与之有相似性的另一种构意。
例如,“艸”的本义是“草”,草是草本植物中最常见的品种,草本植物在形状和成长习气上都有一些相似性,当人们为其他草本植物造字时,在隐喻思维的浸染下,将草投射于对其他草本植物的认知,构件“艸”泛化为草本植物的种别符号,以“艸”为义符造出“莲”“葵”“英”等字。
有些草本植物有植株低矮或引蔓缠绕的特点,而木本植物中也有类似特点的植物,如“荆”“葡”等,由于相似性,这些木本植物也以“艸”为义符,构件“艸”因此得以进入木本植物的领域,构意所指范围有所扩大。

转喻是用事物的某个方面代替事物的整体,或事物的另一个方面,其产生根本是范畴之间的干系性。
构件构意的转喻泛化是指构件由表达某一种构意扩展到表达与之干系的另一种构意。
例如,古代的席子、器物、雨衣、鞋子等物品常以某种草本植物为原材料制作,当人们为这些物品造字时,在转喻思维的浸染下,以“艸”为义符造出“茵”“蒉”“蓑”“(草鞋)”等字,构件“艸”在这些字中表达泛化构意[草类材料]。

字典在罗列成字部首的意项之后,还应标注每个意项的类型,如果是本用构意,标注“本用”;如果是泛化构意,根据构意是来源于隐喻泛化还是转喻泛化,标注“隐喻”或“转喻”。
例如,部首“艸”的构意阐释内容为:①[草](本用),②[草本植物](隐喻),③[木本植物](隐喻),④[草类材料](转喻)。
部首“女”的构意为:①[女性](本用),②[母系血缘](转喻),③[婚配](转喻),④[孕育](转喻),⑤[屈服](转喻),⑥[柔弱、弱小](转喻),⑦[脾气丑恶](转喻)。
部首“石”的构意为:①[岩石](本用),②[石类材料](转喻),③[固体非金属元素](隐喻)。

(三)常用程度是意项排序的原则

对付同一个部首的多个意项,排列次序有两种办法可供选择:一种是按照意义的远近关系来排序,即本用构意-近泛化构意-远泛化构意;一种是按照构字能力来排序,即本用构意-常用泛化构意-非常用泛化构意。
不管哪种排序办法,本用构意都应位列第一,由于它是其他泛化构意的源头。
例如,部首“犬”的本用构意和泛化构意,按照意义远近排列,其次序为:[狗]-[似狗的动物]-[四足哺乳动物];按照构字能力排列,其次序为:[狗]-[四足哺乳动物]-[似狗的动物]。
这两种意项排列办法各有浸染,第一种可以显示构意之间的意义关系,第二种可以显现构意的常用程度。

从可操作性来看,按照构意的构字能力排序更易实现,由于常用程度可通过统计构字频度得到,而意义关系远近有时不易判断。
例如,部首“女”的六个转喻意项中,[母系血缘][婚配][孕育][屈服][柔弱、弱小][脾气丑恶]与本用构意[女性]的意义关系孰近孰远很难判断,难以按照意义远近排列;如按照常用度排列,则随意马虎一些:[女性]-[脾气丑恶]-[孕育]-[母系血缘]-[婚配]-[屈服]-[柔弱、弱小]。
再如,部首“贝(貝)”有五个意项:[有介壳软体动物][有介壳爬行动物][贝类动物的硬壳][货币][财物],个中,[有介壳软体动物]是本用构意,转喻泛化形成的意项可以按照认知逻辑来判断意义关系远近:[贝类动物的硬壳]-[货币]-[财物],但隐喻泛化形成的构意[有介壳爬行动物]与这三个转喻意项不属于同一种泛化类型,“贝”的四个泛化构意属于多向的泛化,无法用线性排列呈现,也就不适宜按照意义发展脉络排列次序。

03

构件构意整理的把稳事变

字典构意阐释是建立在构意整理根本之上的,构意整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字典构意阐释的质量。
面向字典编纂的构意整理,即以部首为单位的构意整理应把稳以下各项问题。

(一)不同字典有不同意项

字典所呈现的构意是针对该字典所收全部汉字进行归纳的结果,不同字典的收字范围不同,构意就可能存在差异,不可将甲字典的意项直接挪移到乙字典。

下面以三本字典为例,展示不同字典的意项差异。
这三本字典是:《学生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以下简称《通用字典》)、《新华字典》(第12版)和《大字典》(第2版)。
《通用字典》是一部专门为中小学教诲编写的字典,收录《通用规范汉字表》一、二级字表的6500字;《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当代汉语字典,第12版收录13000多字;《大字典》古今兼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部汉语字典,第2版收录60000多字。

例如“牛”部,《通用字典》只能归纳出一个意项[牛];《新华字典》可以归纳出两个意项:①[牛],②[似牛的动物];《大字典》则可以归纳出三个意项:①[牛],②[似牛的动物],③[动物]。

再如“贝(貝)”部,《通用字典》可以归纳出四个意项:①[有介壳的软体动物],②[贝类动物的硬壳],③[货币],④[财物];《新华字典》和《大字典》都可以归纳出五个意项:①[有介壳软体动物],②[有介壳爬行动物],③[贝类动物的硬壳],④[货币],⑤[财物]。

(二)意项设置参照义项而不囿于义项

构意、词义、语素义都是字典须要编纂的内容,构意的呈现办法是意项,词义、语素义的呈现办法是义项,构件的泛化构意和词的引申义有互证互补的关系(齐元涛,符渝2016),在设置字典部首的意项时,须要参考部首的义项和部内字的义项,但也不要受它们限定,以免影响意项归纳和阐释的客不雅观与准确。

1.避免部首字的义项滋扰

构意和字义是不同性子的意义,前者是构件参构汉字时表示的意义,后者是汉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不能稠浊。
成字部首既可作为构件参与构字,又可作为成字记录词语,部首构意的归纳和阐释难免会受到该字所记词的义项的滋扰,要把稳避免。
例如:

“虫”字,《新华字典》(62页)收录了两个义项:“①虫子,昆虫。
②称呼某类人(多含歧视或诙谐意):可怜虫,

2.避免部内字的义项滋扰

构件的构意是从所构字中提取出来的,部首构意的阐释建立在对所有的部内字进行剖析、归纳的根本之上,部内字的义项可供构意剖析参考,但也可能会对构意概括造成滋扰。

例如,部首“糸”的本用构意是[蚕丝],通过隐喻产生泛化构意①[与蚕丝有相似性的纤维],如“缰”“绳”“纸”“絺”“绠”“缒”等;通过转喻产生泛化构意②[丝织物],如“红”“绿”“紫”“绛”“繱”“缥”“缙”“綪”“縓”“緇”等。
第②个泛化构意,因“红”等字的常用义项是表示某种颜色,在有的汉语教材中将“糸”的构意阐释为[颜色],这是受到了部内字的义项滋扰。
汉民族丝织业发达,先民将颜色与丝织物染色联系在一起,《说文·糸部》的训释反响了这种关联:“红,帛赤白色也。
”“绿,帛青黄色也。
”“紫,帛青赤色也。
”“繱,帛青色也。
”“缥,帛青白色也。
”“缙,帛赤色也。
”“縓,帛赤黄色。
”“緇,帛玄色也。
”人们为“红”等颜色词造字时,选择义符“糸”作义符,是为了承载[丝织物]这个构意信息,“颜色”义是词语“红”的语义身分,与“糸”的构意无关。

(三)把稳构意的时期性

构意是构件参构汉字时表示的意义,因此归纳构意时要根据造字时期的实际情形,不要超前,也不要滞后。

有的构件在某造字时期并不具有某个构意,字典整理构意时就不能超前,对当时产生的汉字用不存在的构意进行阐释。
例如,《说文·戈部》:“武,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为武。
”许慎引用楚庄王的话,将“武”的理听说明为“停滞兵戈”,这种阐明将构件“止”的构意看作[停滞、止息],是缺点的。
“武”字在甲骨文中已存在,写作。
甲骨文中,构件 “(止)”参构的字很多:(前)、(歷)、(逐)、(各)、(出)、(之)、(正)、(先)、(企)、(步)、(陟)、(降)、(韦)、(登)等,这些字中的“”都表示“脚”或“行进”,没有停滞、止息之意。
甲骨文间隔汉字造字时期较近,更能反响这些字在造字时期的构意情形,因此,“武”从戈从止,理据应是带戈之人在行进,本义是用兵打仗,“止”的构意为[行进]。
许慎没有把稳到构意的时期性,产生了误解,我们本日编纂字典,要避免重蹈覆辙,不可将“武”等字中的“止”阐释为[停滞、止息]。

另一方面,汉字的构意泛化存在于汉字发展的全体历史期间,在周秦之后,包括当代新造字中,构件依然有新的构意产生,字典整理构意时不要忽略新产生的构意。
例如,近代以来元素名称用字有很大发展,也一贯处于优化调度之中。
元素用字基本上是采取系统中原有的构件进行拼合,构件的构意也以沿用已有构意为主,但也有一些构件被授予了新的构意,如前文所举的构件“石”,在元素用字中就被授予了新的构意[固体非金属元素],表示在“砷”、“磷”、“硼”、“碳”、“硅”、“硒”、“硫”、“碘”等字中。
“石”的这一构意,与“石”的本用构意[岩石]是有关联的。
我们以“砷”字从“石”来看它们的关联:“砷”,旧称“砒”,即砒霜。
“砒”字从“石”,是由于古人在认知中把它视为“石头”类,《玉篇·石部》:“砒,石也。
”《天工开物·燔石》:“砒有红白两种,各因所出原石色烧成。
”(潘吉星2008:220)在当代化学中,Arsenic(砷)属固体非金属元素,由于这类元素与“石头”在形态上的相似性,中国学者在为Arsenic造译音字“砷”时,就以“石”作为[固体非金属元素]的种别标识。
再如,元素“磷”在早期化学著作中沿用汉字系统原有的“燐”字,《玉篇·火部》:“燐,鬼火也。
”这反响了近代之古人们对这一物质的认识。
随着对元素认识的科学化和构件“石”被授予[固体非金属]这一新的构意,人们将“燐”的义符改为“石”写作“磷”。
如果当代字典不对构件“石”表示[固体非金属]这一新构意作出阐释,那么,汉语学习者没有参考依据,很可能会将这些化学元素字中的“石”的构意和“岩”“磊”“碑”等字中的“石”的构意混同,误解为[岩石]或[石类材料],就会影响对字义的理解和学习。

综上,汉字构件存在构意泛化征象,致使构意情形繁芜,对汉字传授教化造成一定困扰,字典编纂宜加强对构意的整理与阐释事情,为汉字传授教化与研究供应必要参考。

注释

[1] []内的笔墨表示构意,下同。

[2] 以上两种“虫”的构意阐释,拜会饶满萍《慎用字理传授教化》,《小学语文》2009年第7-8期。

本文原载于《措辞笔墨运用》2021年第4期,第116-122页

作者简介

符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传授教化科研方向:笔墨学、训诂学、汉语第二措辞传授教化。

齐元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汉语研究所所长,教诲部重点研究基地民俗文籍笔墨研究中央常务副主任,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运用实验室副主任。

特殊鸣谢

敦和基金会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大众年夜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任务编辑:高洁

我知道你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