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随意马虎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
南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纵情声色,不修政事的庸主,而在文学上却是一位多才多艺,能诗善词的名家。亡国后,他的地位由帝王之尊沦为阶下因虏,使他的思想情绪和词章笔墨发生明显变革,因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些流传千古的词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对李龌晚期词的造诣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这首词是李后主的绝笔。宋蔡绦《西清诗话)云:“南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要散落,部郁不自、作是非句云:“帘外雨潺′如斯,含思凄惋,未几来世:是亡国悲痛,千古遗恨,语意凄黯,音调慘然。
全词分为高下两片。上片写梦醒后的感触。作者采取叙的方法,从梦醒之后的情景起笔。使梦中之欢和程后之两者相反相成,相互映,突出感情上的急剧变革寒风着渐浙沥沥的春雨,透过低垂的帘栊,传进清夜梦回的词人耳中、撞击着他那颗破碎的心,想起刚才梦中,竟忘了自己囚徒的身份,还贪恋着少焉的欢快。“帘外雨潺潺,春意阳册”,渲染了一种黯淡之境和凄然之情。“阑珊”是衰落的意思,既写了当时的节令,也象征词人迟暮的生命。“罗衾不耐更寒”,身盖丝绸被,也抵挡不住五更时分寒气的侵袭。同写自己的盛受,暗写梦醒,“楽”包含着天寒和心寒的意思接下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始点明梦中事情。个人在梦中忘掉了自己被停虏的身份,才会有享受少焉欢快的自由感。这中间包含着痛楚的感触郭磨所在《《南唐主词笼)引》说:“绵邈飘忽之音,最为动听深至。”词中正是通过梦境把作者内心深处虽然微弱但却頑强,不甘心去世亡的生存意识艺术地表现出来了。这首词只有“帘外雨游潺”句是写景,别的各句都是抒怀,而在抒怀中,景也自寓个中,可以说,全词无处不是情也无处不是景,情景交融,自然妙合。
下片写对人生的留恋。下片则用容开一层的写法。“独自莫凭栏”既是自我劝诚,切莫独自凭栏增感伤,实则引起对江山故国的情思,“无限江山”,已经予他大。墨客的物质享受和人间欢快都曾发生在“无限江山”故土上,而如今再也看不到故国了,怎好“凭栏”跳望。这里面包含多少情意,耐人咀嚼。“别时随意马虎见时难”,这本是古人诗句中常用的诗意。曹丕有“别时何易会时难”,李商隐有“相见时难别亦难”,表示离去的忧伤。李后主这一词句决非一样平常的别情嗟叹,实则悲镜无比,沉郁之极,是对国破家亡的一种极其委婉而悲惨的呻吟和呼唤。个中蕴含着绝望、诀别、留恋、思念、神往等丰富的杂糅感情,字字血泪,令人品味不已。词的结尾,更把这种血泪写成的绝望之歌,推向感情的高潮“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落花”、“春去”写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道转,也暗示南唐王朝的灭亡和欢快的消散。厝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评说:“流水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之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确是深刻见地。“天上人间”透露出了其内心天下生与去世的抵牾情结,也是绝望者的哀鸣,读罢,催人泪下,感慨良多。
李煜作为一个四徒,品尝屈辱生活之后,在汴京狱中写了这首绝笔。他把一个不幸者的悲哀表现得分外真切,分外沉重,而产生感情上的动人力量。这首词按照情绪演进的脉络进行构思,作者因物起兴,以一景语开头,谊染一种幽深、悲惨的气氛。中间抒展情怀,倾泻亡国之凄楚、衰伤。高下片接转处宕开一笔,设想自解,再抒豳情,结尾以深广悲恨吞咽而止。笔墨浅近普通,创造概括性极强的短诗句行,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如“别时随意马虎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写人生感慨,叹光阴易逝,抒写出普遍而永存的忧思悲哀,成为卓绝千古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