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是苏轼就任徐州太守时,去石潭谢雨途中所作的组词《浣溪沙》五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词令人拍桌赞叹的地方,在于仅有的6句词中,却包含了丽日、游鱼、碧溪、绿树、乌鸦、黄童、老人、麋鹿、猿猱、采桑姑10种意象,有条有理,十全十美。
下面我们便来详细看看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老人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首句“照日深红暖见鱼”,是苏轼对求雨成功后的情景描写。
只见深赤色的暖阳映照在潭水中,清晰可见潭水中欢畅游动的鱼儿。
这句词苏轼并没有写出春旱之前的情景,但通过春旱过后的情景,可以遐想到之情肯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沉寂。
以是词的开篇,苏轼便从侧面陪衬了求雨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苏轼的这首词仅有6句却包含了10种意象令人拍桌赞叹

次句“连溪绿暗晚藏乌”,则接着首句句意而写。
往潭水四周看的话,能够看到成荫的连片绿树,以及个中暗藏着的乌鸦。
这里的“藏乌”解释肉眼是不可见的,而是通过声音来判断。
动静结合,突出了宁静的环境。
紧接着一句“黄童老人聚睢盱”,即黄色头发的儿童和白色头发的老翁,都露出喜悦愉快的神态。

词的上片,苏轼不仅对石潭四周景致做了细致的描述,还以儿童、老翁来代指围不雅观谢雨盛会的人群,以此来表达自然和人对付雨水的感激之情。
红、绿、黄、白等色彩的和谐搭配,更是让这些意象显得生动了起来。
可见苏轼笔墨的灵动,构思的奥妙。

过片两句“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则是通过对麋鹿、猿猱两种意象的刻画,来描写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
即麋鹿看到了谢雨的欢闹情景,有点不习气,而猿猱却奔着这热闹的情景不请自来,显示出极度愉快的样子。
所谓“树深时见鹿”,麋鹿本就喜宁静,以是这里一比拟,谢雨的欢闹情景便自然呈现了出来。

末了一句“归家说与采桑姑”,是苏轼虚写了这些不雅观看谢雨盛会的人,回到家中将如此热闹的环境,说给未能亲眼看到的采桑姑。
至于他们是如何对家中的采桑姑阐述的,自然能通过苏轼前面的描写,预测出来。
虽然词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了,但谢雨盛会的盛况却早已映入读者的心中。

综不雅观苏轼的这首词,虽然没有直接抒发心中的情意,但通过苏轼对丽日、游鱼、碧溪、绿树等10种意象的刻画,其内心的喜悦之情早已不言而喻。
而读者也自然能通过苏轼的所见、所闻,体会到当时谢雨盛会的盛况和不雅观看之人的喜悦之情。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