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几场春雨过后,柳枝也开始萌芽,那嫩黄的绒花更其实令人喜好。
还有那迎风绽放的红梅,终于让人们相信,春天终于来了!

清晨,细细的雨丝就开始横斜地飘洒着,和着田舍的袅袅炊烟,仿佛一幅烟雨风景图。
东风中已无砭骨寒气,大地上冰消雪化,春笋也从松软的土壤中钻出头来,池塘边、柳树旁,却彷佛生了一团烟雾,淡淡地随风飘拂。

北宋一位墨客有一次就在早春的寒风中踏青,还即兴写下一首诗。
下面分享梅尧臣的一首《春寒》,脉络分明,句句环绕一个寒字展开。

春寒

梅尧臣的一首春寒脉络分明句句围绕一个寒字展开

北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愉快。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 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梅尧臣,字圣侖,北宋著名文学家。
他的诗歌风格雅淡蕴藉,能较深刻地抒发真情实感,并细腻地反响社会现实生活,对北宋诗坛有很大影响,著有《宛陵师长西席集》。

这首诗描写早春景物,作者先写早春的自然风光和景物,从天空云层变幻,时阴时雨,写到地面含蕾之花、敛翅之蝶,把早春景物刻画得十分形象逼真,读后深感诗中景物都历历在目。

北大宋庆历六年春,作者由于支持庆历新政,从而遭到打击,不仅自己深感仕途坎坷,而且更悲惨的是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
虽然说生离去世别都是人生常事,但是真要自己遭遇这些事情,让谁都会感到难过。

开篇就交代时节特色,并用叠字抒写感想熏染,“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 早春时景象变革无常,这一日天空中阴云密布,云雾环抱,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觉得。
自,此处是语气助词;一个“更”字,传达出墨客的无奈之情,本想云开日出后,可以尽情地沐浴阳光,看来是不太可能了。

接下来就详细就抒写面前的景象,“蝶寒方敛翅,花冷不愉快。
” 景象寒冷,雾气湿重,蝴蝶都紧缩了翅膀,花儿就更是迟迟不见开放。

墨客用“不愉快”三字,既拟人化地展现了寒风中萧瑟的景象,又委婉是道出此时自己的心境。
官场沉浮、亲人离去,这统统持续赓续地到来,让墨客切实其实无法承受。

墨客又将视线转向远处,“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砭骨的寒风吹拂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又时时地夹裹着春雨而来,令人更觉寒冷难耐。
亚树,指树枝低垂。
片雨,细腻地描述了春雨濛濛,如丝如缕的画面。

末了借景抒怀,“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墨客略带诙谐地说,我未曾做过对不住景物之事,只是多病之躯,难以连续到远处寻芳。
这里的“病”字,一语双关,既交代出糟糕的身体状况,也蕴藉地刻画了墨客愁苦、悲惨的心境。

纵览梅尧臣的这首五言诗,一个“寒”字,贯穿全篇,也是这首诗的诗眼。
虽然墨客只字不提自己内心如何凄寒,却通过借景抒怀,形象地表达出这层意思。

开篇用阴沉的“云容”,暗示自己愁闷的心境;中间两联通过蝴蝶、花儿,以及东风春雨等详细物象,展现春寒的情形。
末了两句即景生情,反响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全诗脉络分明,自然呼应,风格素朴,实乃不可多得的写景抒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