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何以为生}
(一)姜夔生于湖北,其父曾知汉阳县。他父亲很早就去世去了。姜白石早岁孤贫,生平也是贫穷落拓。由于诗写得不错,也有音乐天才,朝廷曾给他优待,让他“免解”——不经由“解元”乡试,直接参加进士考试。可是他没有考中,平生没有仕宦踪迹可寻。面对国家走向危亡,姜夔有失落望,但他不愿意与世浮沉,洁身自好。
(二)当时的南宋有江湖游士风气。诗文写得好的人,如果能够得到达官显宦的欣赏,就能成为曳裾门客。姜白石从前曾得到过萧德藻的欣赏,这个人也是一位墨客。萧德藻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为姜夔安排了定居场所。后来萧德藻先容姜夔认识了杨万里,由杨万里又认识了范成大,然后姜夔又跟张镃、张鑑两位词人来往。
(三)当这些人相继去世去往后,姜夔穷苦得无以为生。听说他去世后还是许多朋友为他筹集的资金,才把他埋葬的。
{姜词都写了些什么}
姜词里边所表达的感情有两种:(1)对国家关心的感情;(2)对合肥女子不能够忘怀的感情。后者在词里边写得更多更光鲜。
一、关心国家。他跟辛弃疾有过诗词来往,两人志意不完备相同。姜白石的词当然写得很好,他的有些词里边表示了他对政治、国家是有关怀的。如《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句。姜白石对国家是绝对有一份感情的,他的词有他一份关怀国家的志意。但是他的这一份感情及其在词里边表达出来的质量,与辛弃疾不同。
二、爱情故事。比起关怀国家的志意感情,姜词表现的更多更光鲜的是他的爱情故事——他与合肥情人的感情遇合。
{《暗香》《疏影》的词牌由来}
《暗香》和《疏影》是姜白石创造的曲调。这两首词是咏梅花的词。宋朝墨客林和靖很清高,号称“梅妻鹤子”,以梅花为妻,以白鹤为子。林和靖写过咏梅诗,最有名的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薄暮”这两句。意思是,梅花的影子横斜过来,映在清浅的流水之中,在月色朦胧之中有一阵阵梅花的喷鼻香气不知不觉地飘散过来。以是姜白石的咏梅词就以这两句开头的词语——暗香、疏影,为词调之名。
{词风形成的缘故原由}
一、姜词的风格→清空
(一)什么是清空→摄取事物神理而遗其外面。比如写梅花,不沾滞于梅花外面,而写梅花的神理。其思虑遐想是这样:环绕着梅花的周围去写,把所能够想到的与梅花有关系的东西写上去,这些东西没有系统。清空→由于源于思想安排,词作缺少感发力量。
(二)特色。①内容上,姜词有写个人的国家情怀,但更多是多写个人的爱情故事。②形式上,借梅花柳树等景物作点染,拐弯抹角地写,不明白说出女子。
二、风格成因
(一)性情→喜好清奇,喜好不平凡,喜好骚雅。
(二)受江西诗派影响→宋朝诗歌有“江西诗派”,其特色是不说别人说过的话。黄山谷是这个派别里头最著名的墨客,他写诗歌喜好拗折。姜夔从前学江西诗派作诗,受到其特色的影响。他作词喜好把别人说过的话变一个方法说出来,让它新奇而不庸俗,详细做法是把黄山谷写诗喜好用拗折的方法,用到词里边去。
(三)受当时词人意见影响。南宋后期的写词人对词有两种意见。①不认可柳永的淫靡→唐五代以来的小词,逐渐形成了有托意的风格。但到了北宋,柳词长调常写的市井歌妓酒女生活的词没有托喻,这种风格影响了南宋的词作风气。对此,南宋词人张炎《词源》批评说“为情所役,失落其雅正之音”,认为柳永词淫靡、浅俗,不好。②辛派词太粗犷,也不好→本来苏辛二人的词都有非常幽深弯曲的含义。比如辛词虽豪放但绝不浅薄率意,他的词有委婉弯曲之美——通过假托外景或典故来说。可是南宋一些学写辛词的人缺点地认为,只要写得粗犷豪放便是好,以是就故意写些豪放不羁的话,并假借“诸贤”——苏东坡与辛稼轩,推诿说苏辛一派便是这样豪放的。他们写的豪放词空疏——口气豪放,但没有感情思想内容。因此沈干爹词论书本《乐府指迷》说“晚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假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说有一些词人不懂音乐格律,不懂作词方法,不懂词的特色,故意说一种外表看起来是豪放不受约束的话,失落去了词的委婉弯曲之美。受当时以上不雅观念影响,姜夔就用拗折的清劲、有力、非凡的笔法,以挽救婉约的柔靡。
三、刘过《沁园春》
假豪放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烦懑哉!
被喷鼻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笠飞来,图画里、峥嵘楼不雅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一)词解
①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烦懑哉!
我们有一斗酒、一条猪腿,在风雨的时候渡过江水,那岂不是很高兴的事。
②被喷鼻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他用古人的话说:与白居易和林和靖约好了,但苏东坡把我给拦阻回来了。
③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这里用了苏东坡诗句“若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合适”。东坡说:西湖风景好。
④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林和靖跟白居易不听苏东坡的话,只管在那里饮酒。
⑤白云天笠飞来,图画里、峥嵘楼不雅观开。白居易说,天竺的山峰飞来了,像在图画之中有峥嵘的楼不雅观。
⑥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这是用了白居易诗句“湖上春来似画图”及“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白居易连续说,东边有一个山涧,西边有一个山涧;西湖有南高峰、北高峰,有“高下云堆”。
⑦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这里用了林和靖《咏梅花》“暗香浮动月薄暮”的诗句。林和靖说,你们两个人说的都不对,孤山的梅花在“暗香浮动”,我们不如到孤山先看梅花吧。
⑧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林和靖接着说,我们该当晴天去,然后再去拜访辛弃疾也不晚,我们就且在这里徘徊一下吧。
(2)词评:这首词便是把苏东坡、白居易跟林和靖的一些诗句堆砌起来,属于没话找话说,听起来口气很豪放,但没有真正的内容,没有感情思想。刘过的有些词不错,但他这首词不好,属于空疏粗犷型的豪放。
{王国维读不懂的《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薄暮,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往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东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清香,已入小窗横幅。
一、词解
①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1)苔枝缀玉:这是写梅花的俏丽。苔枝:有一种梅叫苔梅,枝干上长着绿色青苔,所以是苔枝。缀玉:这是写青苔的样子。由于青苔的样子是碧玉一样的。“苔枝”与“缀玉”,用的措辞果真典雅不庸俗。
(2)翠禽小小,枝上同宿:梅花的树上有一对翠色的鸟。这句有典故:据曾慥《类说》卷十二引《异人录》记载,隋代赵师雄曾调任广东罗浮,于天寒日暮中与一美人相遇,共到酒店欢饮,又有一绿衣童子助兴歌舞。师雄醉卧睡去,醒时天已清晨,起视梅花树上有翠羽刺嘈相顾,盖美人即梅花所化,而绿衣童子则翠禽之所化也。这句揉合了姜白石的爱情往事,不见得是完备写实。
②客里相逢,篱角薄暮,无言自倚修竹。
无言自倚修竹:这句表面写梅花的俏丽,实际写女子——她寂寞孤独地靠在竹子阁下。他说,又看到梅花了,在一个竹篱的墙角,薄暮的时候,俏丽的梅花就像一个俏丽的女子。
[写法剖析]这里是拐弯抹角的笔法,用了典故——杜甫《佳人》。这首诗写一个在天宝年间乱离中的女子,战乱中父母都去世丧了,她的丈夫另有了新欢,把她摈弃了。末了杜甫说“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个女子这么孤单寂寞,在寒冷的日暮,她穿着一件翠色的衣服,衣袖是那样的软弱。
③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④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思虑剖析]姜夔连续思虑,想了一些与梅花有关的事典。由于姜夔在“客里”——范成大在石湖别墅的家里,看到了在“篱角”正“自倚修竹”的梅花,便遐想到唐朝王建的《塞上咏梅》,诗曰: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在胡地天山的路边有一棵梅花树,这颗俏丽的梅花年年的花都开在胡地的黄云之下。现在出塞和番的昭君去世了,通匈奴的汉朝的青鸟使也回去了,就留下一棵孤单寂寞的梅花在塞外的天山路上。远行到边塞去作战的征人,有多少人曾把马拴在梅花树下呢!
由于这首诗里边既写了梅花又写了昭君,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以是姜夔就作出了这样的遐想:江南的梅花流落到北方的黄沙黄云地带了,俏丽的昭君流落到北方的胡地了。
[句评]邓廷桢说这首词是慨叹随徽钦二宗被俘虏北去的那些后妃,单单从这句的“昭君”和“胡沙”的语码遐想角度看,也不是不可能。
[思虑用意]姜夔之以是这样说,只是在用王建诗的典故,他的表面意思是:不但昭君不习气北方胡沙这么远的地方,即便是王建诗里的天山下的那棵梅花,该当也不习气这黄云黄沙的生活,她心中怀念的是祖国的江南江北的大好河山。姜夔把王建诗里边的梅花遐想成了昭君,这是一层遐想。又由于姜夔当时所瞥见的是江南苏州的梅花——在范成大石湖别墅家里,以是他就想到:沉沦腐化到北方胡地的有梅花象征的昭君又回到江南来了。这是二层遐想。
(1)想佩环月夜归来:想象着这个俏丽的女子,浑身带着环佩的装饰,在半夜的时候她的魂魄回来了。这里用了典故——杜甫《咏怀古迹》怀念昭君的诗,但只用了诗里边的昭君这个美人的形象,而没有用里边的诗境——昭君那种坚持不走后门的怀才不遇之人的悲剧。
(2)化作此花幽独:变成了本日我在这里所看到的这一株梅花树,它显得这样幽雅、孤独。
[思虑用意]借用昭君故事暗喻梅花的俏丽。姜夔的真正用意是:王建诗里边的天山的梅花该当是由于常常怀念她的故乡故国——江南江北,以是她的魂魄就装饰着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了。
⑤犹记深宫往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蛾绿:黛色的蛾眉。他说,这个梅花该当还记得在深宫之中旧日的往事——寿阳公主正在睡的时候,一朵梅花就落到她的前额了。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这里有一个故事——南北朝刘宋武帝的时候,寿阳公主有一天安歇就寝于一株梅花树下,结果有一朵梅花落在她的前额上,留下了一朵梅花的花印,怎么洗都洗不去了。以是古代的女子就常常在前额上画一个梅花作点缀,这便是梅花妆。
⑥莫似东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盈盈:俏丽的花。金屋:汉武帝年少时说娶阿娇的典故。他说,你该当爱惜花,不要像春天的那个风不睬解保重花朵,而要“早与安排金屋”——尽早造一个金屋把她藏起来。姜词的表面意思,是要早早地筑一个金屋,把梅花保护起来。表面是爱惜花,真实意思是现在后悔当时没有早点安排金屋把合肥情人保存下来,结果没有得到她。(没有保存下来又怎么样了?下一句。)
⑦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玉龙:这个词语有好几个意思,在这里指笛子的名字,是一种用白玉做的笛子。他说,于是落花就随水流去了,当看到这个情景时就满心的哀怨,由于笛子的曲子里边有一首是“落梅花”的哀伤曲子。
⑧等恁时、重觅清香,已入小窗横幅。
他说,等到花都落完了,那个时候要再想找那朵芬芳清香的梅花,已经没有真的梅花了,只剩下画幅上画的梅花了。
二、详细思虑过程及写法
①瞥见了梅花第一步,用典雅词语写枝干和上边的鸟儿。第二步,写梅花的实际所在地和韶光,用典故以拐弯抹角笔法写梅花的俏丽。
②想到了与梅花有关的事典第三步,把第一个事典里边的梅花写成女子。第四步,用第二个事典说这个女子又回来了。第五步,用第三个事典把这个女子和梅花结合起来写。第六步,用第四个事典说该当爱惜梅花,对自己当初的做法有所悔意。
③回到现实第七步,写实际的花落,表达哀伤。4.接着想象第八步,写梅花都落完了,剩下了什么。
三、词评
(一)语码词语与遐想误解
①误解缘故原由。“昭君”、“胡沙”、“深宫往事”等字样,使得清朝词学家张惠言作出了这首词是“以二帝之愤发之”,使得邓廷桢作出了“乃为北庭后宫言之”的评论,这种评论源自于语码词语的遐想。由于听说宋徽宗被俘虏到北方的道路中,曾写过一首悲哀曲子《眼儿媚》,有“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句,这是他听到北方胡人吹“落梅花”的笛曲而写的词。
②如何看待误解。张惠言这一派评词的办法,一样平常从笔墨措辞的符码来遐想,而不是从感发方面来遐想。由于有这些语码词语,据此就遐想到沦陷到北方的徽钦二宗,从而说这首词写的是徽宗、钦宗被俘虏到北方去的悲愤,“昭君”是随着徽宗、钦宗被俘到北方的后妃。这种仅从措辞符码的遐想而作出的词评,是断章取义,不能够把全首词都讲通。
(二)好处——感发力量的传达效果,很强大这首词的精思安排,表现了词的委婉弯曲之美,这是很不错的感发力量的传达办法。这首词果真写得美——清空骚雅,不沾滞于所写之物——梅花,都是跳起来写,用了这么多典故,从梅花的前后旁边的周围角度这样说下来,又写得委婉弯曲。
(三)坏处——感发生命的质量效果,不足好说白了,便是短缺感发生命。缘故原由是,通过思力而遐想到的有关梅花得材料,用拐弯抹角的办法写出来,这方面的考虑方向过多了,结果把词的核心的东西——感发生命,给忽略淡化了。
(四)张炎及王国维的评论这首词非常能够表示姜夔的“精思”写作特色,连周邦彦都不及,其思力安排果真是精美工致,南宋词人张炎很是讴歌。但王国维不喜好,由于感发力量的传达办法不是直接的,又由于他没看懂,以是他很是贬低。
{过度追求骚雅,反而损伤实质——姜夔《暗香》与辛弃疾《瑞鹤仙》的比拟}
《暗香》(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美男,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怀东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喷鼻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一、背景:这首词作于辛亥这一年冬天。这一年是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没有什么仕宦经历,因此没有正式详细的传记,他的确切生卒年代都是问号。姜白石大概的出生年份是1155年前后,如果这样,写这首词时他大概三十六岁旁边,不会超过四十岁。在一个下雪天里,我冒着雪拜访范成大的庄园石湖。在那里我住了一个多月,期间范大人给予我写诗的纸,要我写新词句,谱新曲调。我就作了两首曲子,在歌舞场面中由工妓、乐工、歌妓学习演唱。由于新曲的音律唱起来很好听,我就给它们取了名字,一个叫《暗香》,一个叫《疏影》。范石湖为了表示他对姜白石的感谢,在姜夔临走时还把他的一个歌女叫小红的送给姜夔。姜夔有一首诗说“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这个“小红”,便是范成大送给他的歌女。
《瑞鹤仙·赋梅》(辛弃疾)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溪奁照梳掠。想含喷鼻香弄粉,靓妆难学。
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
粉蝶儿只解,寻花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淡薄暮,数声画角。
二、关键词句阐明
①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春天最早开的梅花在东风中绽放了。梅花一开,彷佛俏丽的女子一笑嫣然,眼力流动转盼之间所有花都羞然飘落下去。
②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梅花开得这么寂寞,那么梅花的家山在哪里?雪后的园林、水边的楼阁,飞来的蝴蝶只懂得寻桃觅柳,追逐桃花和柳树的鲜艳颜色。梅花虽然开遍了南枝,粉蝶儿就不认识它的美,不睬解欣赏梅花的花开。辛弃疾的意思,是问他的故国在哪里?而人们都不能赏识他的才能。
三、比较
①[辛]由于有追求志意的奋发向上的感情怀抱,以是他只要一开口,感发生命的力量就出来了,所表示的品质便是高格的,不装模作样,不拿腔作势,不矫揉造作。
②[姜]有心追求品质的高尚,哀求所作之词不能庸俗,不能肤浅。这首《暗香》,张惠言说是“以二帝之愤发之——姜夔怀念北宋沦陷时被俘虏的徽宗、钦宗,邓廷桢也说这个词是“乃为北廷后宫言之”——宋朝后妃被金人俘虏。王国维就批评姜白石的《暗香》说“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格调是很高,骚雅、不平凡,写得典雅,但哪一句是写梅花,我念了半天都没有找到梅花的觉得。实在姜白石也不是完备无一语道着。王国维欣赏姜词的路子没找对,也难怪他没看懂。
四、姜词评论及词风成因
(一)评论:赞颂姜词的南宋有名词人张炎,说姜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批评姜词的南宋词学批评家沈干爹,说姜词“生硬处口”。所谓姜词骚雅,是指笔墨文雅,没有俗字,没有俚语俗言。姜词的好处是不庸俗,坏处是由于有心出奇的意思太多而致使感发生命受到损伤。
(二)成因:宋朝诗歌有“江西诗派”,其特色是不说别人说过的话。黄山谷是这个派别里头最著名的墨客,他写诗歌喜好拗折。姜夔从前学过江西诗派作诗,受江西诗派作诗特色的影响,他作词的一个特色是把别人说过的话变一个方法说出来,让它新奇、不庸俗、不平凡。把江西诗派作诗的这个拗折方法用到词里边去的人,是姜白石。姜白石这个做法所存在的道理,是词一向都“婉约”,写男女柔情常显“柔靡”,以是他就想用江西诗派这种拗折、清劲、有力、非凡且不庸俗的笔法,来挽救“婉约”派的柔靡。
{王国维读不懂的《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美男,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怀东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喷鼻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背景]在一个下雪天里,姜夔冒雪拜访范成大的庄园石湖。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期间范成大给了姜夔写诗的纸,要他写新词句,谱新曲调。姜夔就作了两首曲子,在石湖的歌舞场面中由工妓、乐工、歌妓学习演唱。由于新曲的音律唱起来很好听,姜夔就给它们取了名字,一个叫《暗香》,一个叫《疏影》。
[词解]这首词写梅花→表现对合肥情人的怀念。
①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本日晚上的玉轮像当年一样美,我算一算这样俏丽的玉轮曾经多少次照着我在梅花树边吹笛的样子,而且吹的曲子里边有一支叫“梅花落”。
②唤起美男,不管清寒与攀摘→我叫那个如玉一样平常的俏丽女子,不要怕外边的寒冷,为我折下一枝梅花来。
③何逊而今渐老,都忘怀东风词笔→这里用了典故:何逊是南北朝人,写过诗作《早梅》:我也常常写诗,像何逊一样写梅花的诗词,而我现在”忘怀东风词笔”——已经老了,当年与我所爱的人赏梅吹笛的浪漫风才情,现在没有了。
④但怪得、竹外疏花,喷鼻香冷入瑶席→我的感情跟当年不一样了,我所爱的人也不在这里了,我怪竹外开得稀疏的梅花,在我这样孤独寂寞的时候,把它寒冷悲惨的喷鼻香气吹到我的坐席上面。
⑤江国,正寂寂→隔着江水,我怀念远方的人,她没有。
⑥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典故]折一枝梅花寄给所怀念的人。据《太平御览》记载,江南人陆凯有一个好朋友在长安。他由于怀念朋友,就在早春时令梅花开时,寄了一枝梅花和一首诗给朋友,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我要折一枝梅花寄给我所爱的女子,但我嗟叹啊——半夜下雪,满树的梅花上都是白雪,由于相隔路远,梅花无法折寄,只有徒然的怀念。
⑦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每当我在梅花前饮酒的时候,一端起翠绿的羽觞,就很随意马虎地流下泪来。赤色的花瓣寂寞无言,引起我心里永久不能熄灭、不能减少的相忆怀念之情。
⑧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我永久记得我们携手同游的地点。在西湖的阁下有多少梅花树,那里曾经有我们当年的多少欢快,而现在只剩下忆念了。
⑨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今年的梅花又一片片地吹落了,我所怀念的合肥情人,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呢?
[王国维的意见]这首词写梅花,可我没看到是写梅花,哪一句是写梅花呀,我找不到。他之以是没看懂→由于这首词虽然是写梅花,但通篇根本没写梅花的外面,而在写梅花的神理。所谓“神理”便是把与梅花有关系的东西写上去,而这些东西没有系统。这是思虑安排写法所造成的结果。就这首而言,表面写的是西湖孤山的梅花,但写的不是梅花的外面,而是写姜夔认为与梅花有关的事物→比如梅花在西湖孤山,而怀念工具在合肥,地点不一致。姜夔是在利用遐想把梅花与思念结合起来,梅花只是引起怀念的媒介和相思爱情的象征。总之看到梅花就怀念情人。
[词评]姜夔的《疏影》和这首词,都是把国家慨与旧情怀念稠浊起来写。由于源于思想安排,词作缺少感发力量。清朝词人张惠言关于这首词是徽钦二宗的蒙尘、北宋后妃的沉沦腐化而来到胡地的意见,讲不通。
{如何看待姜词的精思——为什么王国维赞颂辛词而贬低南宋的其他词}
王国维不喜好南宋词,辛词例外。
一、周词特色。南宋是词发展的末了阶段。姜、吴的词风都从周邦彦的词风演化而来。
[周词长调思力安排的详细方法]不直接写冲动。①先找出得当的句子来表达,用恰当的典故去安排,末了作详细的勾勒描述。②用空间和韶光的跳接,把词句之间的衔接说得错综繁芜,根本不按顺序直接写下去,在章法构造上搞一些倒装的方法。③用措辞符码和典故暗中点明要说的东西。
二、姜词的精思。周词的这三点特色,深深地影响了姜、吴二人,但姜词、吴词与周词又不完备一样。姜夔作词所用的思力,是“精思”。这是姜夔自己说的,他在自己的论诗书本《白石道人诗说》里边说“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
三、王国维的赞颂与贬低。同样是南宋词,王国维赞颂辛词,贬低南宋的其他词。由于辛词的写作方法属于直接感发,其他的南宋词用思力安排绕着圈来写。不管辛弃疾用哪些艺术表现手腕写词,用典故也好,倒装也好,等等,都是发自内心的直接感发,传达出来的感发力量很强烈,表示出来的感发生命很强大。他的这种写法,是南宋词用思力安排写词方法的另类。以是只管王国维反对南宋词,反对用典故,唯独特别赞颂辛弃疾的词。姜白石用思力写词,表现在用典上也是用思力安排的。这只是在用典的表现办法上,姜夔与辛弃疾的不同之处之一。要把作品写好,该当好好思虑是不假。可词作最主要的是要有传达的感发力量和所表示的感发生命。如果不节制这一点,而在枝枝节节的作词方法方面争执,这都是外表的辩论。
总之,直接感发与思力安排的表现办法的差异,使得王国维不喜好姜词,而喜好辛词。姜夔作词所用的思力,是“精思”。这是姜夔自己说的,他在自己的论诗书本《白石道人诗说》里边说“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
{品读启迪}
主见把诗词写得朦胧、晦暗也好,主见写得随意马虎让人看懂,用浅俗的口语去写也好,这些都是外表的辩论,是枝节的外表辩论。诗的好坏,不在于写得是浅白还是朦胧,而在于作品里边有没有真正的感发力量和感发生命。
以是,不管用典故、雅语也好,用俚语、口语也好,关键是要表示出感发力量和感发生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他们都用当时的俚语、口语作过很不错的诗词。同样是南宋词,王国维赞颂辛词,贬低南宋的其他词。由于辛词的写作方法属于直接感发,其他的南宋词用思力安排绕着圈来写。不管辛弃疾用哪些艺术表现手腕写词,用典故也好,倒装也好,等等,都是发自内心的直接感发,传达出来的感发力量很强烈,表示出来的感发生命很强大。他的这种写法,是南宋词用思力安排写词方法的另类。以是只管王国维反对南宋词,反对用典故,唯独特别赞颂辛弃疾的词。姜白石用思力写词,表现在用典上也是用思力安排的。这是在用典的表现办法上,姜夔与辛弃疾的不同之处。
总之,直接感发与思力安排的表现办法的差异,使得王国维不喜好姜词,而喜好辛词。
“清空”,是指摄取事物神理而遗其外面。比如写梅花,不沾滞于梅花外面,而写梅花的神理。这种“清空”风格的写法,其思虑的遐想是这样的,比如:环绕着梅花的周围去写,把用思力所能够想到的与梅花有关系的东西写上去,而不是从感发去写,所能够遐想到的东西也没有系统,这紧张由于作者没有感发生命的系统。
“质实”,是说写得典雅奥博,非常深奥,词彩秾丽,但过于沾滞——胶着于所写的工具。比如一个题目,就完备环绕这个题目的圈子来写,不跳出去。这是一样平常人的议论,从外表上看来也果真是如此。姜词的清空缺乏感发力量,源于思想安排。
{姜夔抄袭诗句写宋词——用旧日之景写当时心情}
[杜牧的四首诗]
一、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二、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仲春初。
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三、《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四、《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模糊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美男何处教吹箫。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东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薄暮,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