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是李商隐,也叫李义山。
看到题目你可能就会想问了,三李?到底是哪三李?这三个人,分别便是“诗仙”李白、“诗鬼”李贺,还有我,李商隐。
不过我更喜好别人叫我“小李”。
这个“小李”不是小李飞刀的小李,而是“小李杜”中的小李。
没错,李白和杜甫被人们尊称为“大李杜”,我和我的小伙伴杜牧,因出生较晚,被称为“小李杜”。
从古至今的文人雅士,都不愿寄托别人的名号,在我这却不一样。
由于我须要在这样的“寄托”里,找一些安全感。
02这跟我的原生家庭有关。
公元813年,我出生在郑州荥阳的一个小官家中。
我的曾祖父,祖父,包括我的父亲,都过早离世。在我还不到十岁的时候,就随着母亲还乡过起了贫苦的生活。
我是家中宗子,家里的重担早早地扛在肩上,一边读书,一边给别人缮写四书五经挣点外快,补贴家用。
可是我很争气。大概便是应了那句“没伞的孩子更要冒死奔跑”,我到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由于善于古文而小有名气了。
再加上时常缮写诗文,一手俊秀的楷书令人夸奖。
也是在十六岁的时候,母亲为了让我有更好的环境学习,举家迁居到了洛阳。
这算是我人生的小小迁移转变点,由于在这里,我不只结识了颇负盛名的大墨客白居易,更碰着了我的伯乐兼恩师——令狐楚。
这让我欣喜若狂,这两位文坛的老前辈不仅教授我文学知识,还帮我找事情,时常给我办理生活难题。
令狐先生长西席更加和蔼。教会了我如何写骈体文,我和他的儿子令狐绹也结为好友。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让我好似得到了父亲兄长的陪伴,倍感温馨。
03经由几年的学习、事情,在公元837年,我终于考取了进士。
十年,想必你们也看得出来,我整整花了十年的韶光才考取了一个功名。
是我才学不足?不是的。
在当时的朝廷,权贵们相互提携无疑才是顺利走上仕途的捷径。可我不是权贵。
这个功名还是在令狐父子的帮助下才取得的,这个恩典,我会毕生铭记。
初入官僚圈,我稚嫩得像个小孩子。
唯有令狐绹在朝中能与我呼应,随着他,想必不会错的。可令狐绹的朋友都是什么样儿的?
全部都是官二代,富二代。
我知道令狐绹不会鄙视我,但我怕,我怕受到别人的冷眼。没有家世门第,我知道我融入不进去的。
也是在这时,恩师令狐楚却悄然离开人间。
我在为他起草遗表之后,也离开了这个曾给我安全感的家庭。我决定再去考博学宏词。
在唐代的文人,只有考中了博学宏词科,才能被付与官职,有一份比较体面的事情。
可我又一次,失落败了。我不敢再去考试测验了,我开始疑惑自己,开始消沉提不起精神来。
难得的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想聘请我去做他的幕僚,我想都没想,便动身前往泾原。
也难以预见的是,我在泾原得到了其余一种安全感。
04到达泾原之后,大将王茂元对我肯定有加,看准了我的才华,并将他的女儿嫁给了我。
一时之间,我得到了事情,得到了自傲,还得到了爱情。
我的妻子,边幅姣美,出身官宦人家,从小知书达理,顾家且端庄。
我新婚燕尔的时候,她看得出我的焦躁不安,鼓励我连续学习,参加考试。
而我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公元839年,我再次参加授官考试,终于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至此,我才感想熏染到了爱人的精神支撑有多大的力量!
再说到我的上司变成了我的岳父,感情也加倍亲密起来。
然而,王茂元跟当时“李党”之首李德裕走得很近,我们家自然就被划为了“李党”。
令工资难的是,我的恩师令狐楚一家偏偏站在“牛党”的阵营里。
我的身份一时之间令我吃尽了苦头。
唐朝的牛李党争,波及人数之多,经历韶光之久,影响范围之大在历朝历代的党争之中称得上是数一数二。
而我也算是这场风波里,最惨的那个了。
娶了王氏妻子,被“牛党”骂作利令智昏;在“李党”失落势后向令狐绹乞助,又被“李党”骂作背信弃义。
我怎么做都不对。
可我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在进退维谷的两难田地,我的母亲也去世了。
05我什么都不想了,只想找个事情安全然安度过余生。
折腾了这么些年,我才知道有一份平凡的事情,有自己的亲人在侧,才是最有安全感的生活办法。
三年丁忧归来,我就开始四处投简历。也开始有人乐意聘任我。
第一份事情约请是来自“李党”的骨干郑亚投来的。
叫我去桂林做他的判官。我欣然接管,可还没正式上任,他就再次被贬,我的事情随之泡汤;
第二份事情约请是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发出的。
他同样希望我去做他的判官,不过事情地点在徐州。我当然乐意!
可这次还没安定下来,我的店主卢弘正就因病去世了。
第三份事情约请来自西川节度使柳仲郢。
请我去四川做他的幕僚。我再次接管。
可事情还没安排好,我听闻家中爱妻去世的噩耗。
我不禁流着泪吟起诗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两涨秋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无限思念她,曾在我生命中给我最武断支撑的我的妻子。
在我被人辱骂诋毁的这些年里,她无怨无悔,为我生儿育女,也为我独守空房。
如今眼看着安稳日子要来了,却丢下我一个人先去了。
你问我归期,我无法回答,但现今却是你,永无归期。
06在四川的事情还算稳定,也还算闲适。
在官场沉浮了这么些年,让我再也不想过多的参与政治。
我开始研究佛学,与僧人结交,乃至捐钱刊印佛经,也想过出家为僧。
可我究竟是个没安全感的人。
在我看来,出家人的无欲则刚正好是由于他们内心能够给足自己安全感。
我不能,我这生平都在探求安全感,可从来没有长久的得到过安全感。
恩师给过我安全感、妻子给过我安全感、乃至一份稳定的事情也能带给我安全感。
可这份事情也来的太晚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
我知道是我内心太不倔强,可我本便是个优柔之人。
就像我说的:
“天下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大抵我这生平若只追寻爱便好了,可以极致优柔与唯美,也不怕被谁诟病是个没安全感的七尺男儿。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平生简介: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隐三岁旁边,随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回籍,过着艰巨清贫的生活。
开成二年(837年),经由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绹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
开成三年(838年)春,应博学宏辞试不取,在参与收拾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北)作了王的幕僚。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大中三年玄月(849年),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约请,前往徐州任职。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
大中五年(851年)年秋日,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约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管了参军的职位。
大中九年(855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报酬却比较丰硕。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事情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抵家乡闲居。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
代表作: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名句:
1.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登乐游原》)
人物关系:
父亲:李嗣
妻子:王氏
儿子:李衮师
朋友: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引用文献:
1. 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
2. 寒波,昨夜星辰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3. 吴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学史(下).北京:公民文学出版社
感谢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诸葛学堂”!
特殊声明:此文为“诸葛学堂”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