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菊花诗词中,有歌颂菊花气节的,如陶渊明的《菊》:“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有欣赏菊花独具特色的柔美的,如苏轼的《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
便是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有以菊花寄情的,如唐婉的《菊花》:“身寄东篱心傲霜,不与群芳竞春芳。
粉蝶轻薄休沾蕊,一枕黄花夜夜喷鼻香。

然而,在这温顺的秋风菊韵中,却还藏着两位大佬的霸者之声——黄巢和朱元璋的咏菊诗,那可是霸气侧漏,杀意浓浓,在菊花诗中展示别样的风采,英雄气概得以豪情挥酒,菊韵藏锋,使之成为菊花诗的另一种绝唱。

黄巢,唐末的农人叛逆领袖,能诗文,曾考武进士不中。
公元875年,率收拢的难民九千余众加入王仙芝领导的叛逆师,王仙芝去世后,被推为王,号“冲天算夜将军”。
公元880年,黄巢先后攻破唐洛阳、长安二京,在长安登基称帝,国号“大齐”。
三年后在唐军重重围困之下,被迫退出长安,公元884年失落败自尽。
《全唐诗》中,录有黄巢的共有三首,听说,黄巢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也只有这三首。
而这三首诗中,个中两都城是菊花诗。
第一首为《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玄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看看,一开口便是:“待到秋来玄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这霸气,真了得!
潜台词便是:“你们那些花花草草,都给我靠边站,等我菊花一开,你们都得靠边凉爽去!
”紧接着,更是霸气贯长虹,“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让人面前一亮,这哪是菊花啊,切实其实便是身披黄金甲的战士,准备冲锋陷阵了!

黄巢另一首菊花诗《题菊花》,同样是英气直冲云天:“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喷鼻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尤其是后两句,何等的霸道,有朝一日我如果作了掌管春事的青帝,当会令菊花也要和桃花一样,一起在春天开放。
节令又当如何!
时序又当如何!

秋风菊韵中的霸者之声黄巢与朱元璋的咏菊诗

黄巢的这两首菊花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其境界瑰丽,气概凌厉,笔势刚劲,格调雄迈。
这两首诗,不仅是对菊花的赞颂,对菊花命运的感叹,更是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它表达了黄巢对付旧秩序的不满和寻衅,以及对付改变现状、实现空想的武断决心。

朱元璋的菊花诗,其气势也不遑多让。
他的《菊花》诗云:“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朱元璋,这位元末农人叛逆师领袖、明王朝的开国天子,他的菊花诗绝不暗昧。
一上来便是:“百花发时我不发”,春日里,当百花争艳、竞相开放之时,菊花却选择静默等待,不急于一时之残酷。
这种哑忍与等待,正是朱元璋在创业初期所秉持的态度。
他深知机遇的主要性,不急于求成,而是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最佳的机遇。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正是这种哑忍、等待态度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示。
“我若发时都吓杀”,等到我菊花开放之时,你们这些花儿都得被吓去世。
菊花一旦绽放,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气势,震荡四方。
我朱元璋一旦发力,便是有势不可档的霸气。
这股傲视百花、傲视群雄的派头,极具震荡力。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更是让人热血沸腾,这切实其实便是寻衅命运的宣言!

黄巢和朱元璋的菊花诗,虽然都是写菊花,但风格却截然不同。
黄巢的菊花诗,更像是叛逆师的号角,充满了革命的气息;而朱元璋的菊花诗,则更像是奋斗者的誓言,充满了不屈的精神。
但这三首诗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让人感想熏染到了那种秋风菊韵中的霸者之声,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

这三首诗之以是这么霸气,除了两位大佬本身的气质外,更主要的是他们背后的故事。
黄巢和朱元璋,都是出身贫寒,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勇气,终极走上了人生的顶峰。
他们的菊花诗,不仅仅是咏菊,更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抒发和感慨。

人生如诗,诗如人生。
在欣赏这些菊花诗的时候,我们不妨也想想自己的人生。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那个在秋风菊韵中发出霸者之声的人,只要我们敢于寻衅自己,敢于追求梦想,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