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大绿,没以为一点俗气,反倒是光荣鲜艳,比拟强烈,又和谐统一,十全十美,处处表示出造物主的神奇,和人对颜色的敏感,以至于成为眼中乃至影象里的难忘片段。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离开江南十来年了。
可是,你看,他回顾起以往的时候,首先浮现在心上的是江边红艳得象燃烧的火一样的花儿,还有那碧绿如蓝草的江水。

花是开得那么的热烈,风起云涌;江水又是那么的柔情,微波荡漾,有着蓝草一样的颜色,又有着被风吹拂,带着乐感的律动。

这样的回顾怎能忘却?便是这色彩,都未曾褪色,亮丽如昨!

那些古诗词里的大年夜红大年夜绿过了千年依旧惊艳如同初见

宋祁·玉楼春·春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又是春天!绿柳如烟,乍暖还寒,而一树红艳的又略带羞涩和自持的杏花,就已是春色无限!

花儿无言,却自有花语;花儿无语,却招蜂引蝶!他们都不说话,却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活气盎然的春天!

此处无声胜有声!单单是绿的柳,红的杏花,便是一副绝美的画。
画里有人没人不管,我们都会沉浸个中,看到了绿柳的款款随风摇摆,闻到了红杏的馥郁花喷鼻香。

王维·田园乐·闲居: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里红的是桃花,绿的还是如烟的柳,花红柳绿是春天一个绕不开的主题!

这里花红柳绿的不同之处在于:殷红的桃花瓣上还噙着昨夜的雨滴,晶莹剔透,颤颤巍巍,泫然若泣!

而凌晨的雾气氤氲着绿柳,更是如梦如幻,引人入胜!有一些花儿被风雨吹落在地,可是那意境不是悲戚,是浓浓的诗情画意!

有人在这样的美妙早上睡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季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回红的是荷花,绿的是荷叶。
田田的荷叶彷佛没有边际,阳光照耀下的荷花不一样的红!

那是一副若何绚丽的画面啊!让人想到一个词“泼墨”,如同一个女子浓妆艳抹。

只是为了掩饰笼罩心底的悲哀!由于这是送别啊。
全诗没有一句别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六月西湖的美景,红花绿叶;只是在题目里的那一个“送”字,还是透露了一点心思:

这么美的景致也留不住你;就让这统统留在你的影象里吧!咫尺天涯,天涯咫尺,只要你想发迹乡,就会想到这一湖的荷叶荷花,就会想到送你的我……大红大绿,会是你回顾中抹不去的底色!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词,不带“愁”字,也带愁绪。
按理说她那时居于闺阁,正该天真烂漫。
可是,因何醉酒?酒气在浓睡之后还未消散。

这里红的是海棠花,绿的是树叶。
经由昨夜的风雨的摧残,花一定会萎落不少,可是叶子会相安无事;要想叶落,还得等上一阵子。

“绿肥红瘦”,这幅画里绿色偏多,赤色偏少,把一个多愁伤感的少女惜花伤春的心境描述得难以言说。

“红配绿”,熏染上了一丝丝惆怅;颜色不但用深浅表达情意的浓淡,还用比例渲染出细微的感情!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喷鼻香浇,流光随意马虎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里的红和绿,是光阴手里的道具。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春去夏来到。
可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和家人团圆呢?

没人能回答他。
红了的樱桃已烂掉,绿了的芭蕉在他乡的风里轻摇。
这里有春愁;更有乡愁;还有国恨。

红和绿,不但是景物的变幻,还意味着光阴的流逝。
我们,也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循环中,逐渐变老。

回望来路,一川烟雨,红红绿绿中掩映着谁的身影?放面出路,云开月明,轻轻浅浅里还有哪一桩苦处未了?

古诗词里的大红大绿,兀自俏丽;一眼千年,一见如故,有他们做此时生活的装饰,足矣!

(图片如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