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在长安。这一片神奇的地皮,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与落幕,王朝崛起与凋零。更有无数才子,在长安或志得意满、青云直上;或名落孙山,遗憾拜别。
这一篇,为大家带来7首有关于长安的诗歌,一起去理解一下,一千多年前长安城里曾发生过的故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 〔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杜牧这一《过华清宫绝句》原来是一组诗,共有3首。我之前也是只知道第一首,毕竟“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故事实在是家喻户晓。后来创造诗歌还有后两首还挺惊喜的,由于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一个逻辑关系,第一首说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穷奢极欲,后面两首则是宫廷繁华与安史之乱的血腥比拟。
第二首的结尾,杨贵妃在长安城边高山上华清宫里跳着《霓裳羽衣曲》,这一曲千峰之上的舞蹈,一贯到中原破灭才停歇下来。这两句给人的画面感切实其实有当代仙侠小说的味道,将杨贵妃塑造成一舞倾城、败坏天下的舞女。
第三首,前两句写太平笙歌,后两句写安禄山的奉承之舞(安禄山是胡人,由于善于歌舞格外得玄宗与贵妃的宠爱),里面分分明明有一种讽刺的味道。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柳永 〔宋代〕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醉翁萧索,不似少年时。
这大概是柳永游历到长安的作品,毕竟唐朝往后,长安就由于各方面的缘故原由没有再做过都城了。可在宋朝,文人们对长安城该当也还有着特殊的执念,一是怀念长安为都时候的辉煌朝代;其余,也由于灞桥折柳送别的独特意义。柳永这首词整体是很消沉的,虽说是“白衣卿相”,毕竟没有功名,作品也被当时的文坛领袖们看不起,心中的苦闷也只好通过填词发泄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唐代〕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长安城是唐朝政治、经济乃至于文化层面上的全国中央地,不仅凑集了一批最精良的读书人,也有着最热闹的享乐场所和最妩媚的歌伎舞女。李颀这首诗写得很实在,第一次去长安的读书人,很随意马虎被那里纸醉金迷的氛围带上邪路,毁掉半生努力的结果。我们当代人也是一样,当诱惑越来越多,我们更要坚守本心的清明。
山坡羊·晨鸡初叫
陈草庵 〔元代〕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尘凡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嫡老。山,依旧好;人,干瘪了。
元代的都城彷佛是大都,而且当时对汉族文人来说非常压迫,实在没什么“功名”的说法,科举也是险些结束的状态。那么这里的“功名尽在长安道”便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说法了。陈草庵在这里,想讲的主题实在是人生。
哪个少年,未曾心怀远大空想?未曾满怀年夜志壮志地去尘凡闯荡,去权力中央寻求实现梦想的契机。不过大多数人,毕竟还是普通人,山水迢迢,岁月匆匆,一个人的生平就在平庸中流逝了。而看着青山依旧,不由涌起对韶光的感慨。山水依旧人干瘪,这也成为几千年来文人感叹的永恒主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宋代〕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流夜郎赠辛判官
李白 〔唐代〕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骚肯落他人后?
役夫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陇头吟
王维 〔唐代〕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