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四君子之一,古往今来很多墨客都很推崇,他们种菊花,佩戴菊花,用诗歌吟咏菊花。
菊花的意象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大概多,详细要看场合和语境。

第一,菊花象征着本色高雅,风致优秀。
我们读《诗经》,读《楚辞》,就知道古人以喷鼻香花美人比喻君子。
墨客写花不是纯粹的咏物,每每诗歌里面都是有所寄托的。

例如屈原的《离骚》里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早晚饮用木兰花上的露水和菊花的花瓣,并不是说墨客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指墨客忧国忧民,以及人格品行的高洁。

你想这木兰花上的露水,那是天上降下来的,没有落地熏染上一点灰尘,它比山泉水还要纯净。
菊花本来就清凉去热,又加上秋后寒霜感化,那更是玉质琼喷鼻香。
可见屈原不与世俗与世浮沉,人格的高洁。

诗词里菊花意象的几种寄意

第二,象征着隐逸超脱,淡泊名利。
由于菊花不爱热闹,它不与百花在春天争艳,而是退却到秋日,在落木萧萧的景象中开放,馨喷鼻香馥郁,不希求人知道,经受得住孤独与寂寞的磨练。

陶渊明便是这样的一个隐者,他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彭泽县令不做了,回到他的老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亲自参加体力劳动。

陶渊明回归到山水田园,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他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充分表现了这么一种分开樊笼后悠然自得的状态。

古人大模糊于朝,中模糊于市,小模糊于野,像伯夷叔齐,像东方朔等,都是隐逸的典范。
他们达则兼济天下,时运不济则归隐山林,独善其身。
当然也有像卢藏用这样走终南捷径的人。

第三,象征着克意进取,刚毅不屈。
由于菊花虽然是开在万木萧疏的寒秋,但是它并没有畏惧,它迎难而上,精神抖擞,凌霜开放,表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

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我们在农人叛逆领袖黄巢的诗歌里读到,“待到秋来玄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百花凋零的时候,菊花却威武地走来了。

苏东坡也在《冬景》诗中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那些人们歌颂的荷花,到了冬天连遮风挡雨的叶子都枯萎了,而菊花还向着风霜伸出倔强的枝条。

第四,象征着一种坚守不弃,知恩图报。
大凡花朵过了壮盛期间就会衰败坠落于地,便是鸟儿终年夜了也要离开原来的巢穴。
而菊花就不是这样,它枯萎了也要牢牢地抱住枝条,不肯松手。

这便是一种坚守,是对故土故枝的戴德。
朱淑真的《菊花》诗里就有,“宁肯抱喷鼻香枝头老,不求黄叶舞秋风”。
菊花不像那些枫叶,经霜变红往后,就离开树枝,在空中飘舞,展示那一瞬间的辉煌。

郑板桥也写过一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的这种坚守和菊花一样,都是一种正义和仁爱的表示。

第五,还象征着一种干瘪忧虑,悲哀愁苦。
由于菊花的形态,特殊是它的花瓣一丝丝瘦长,在枯萎时更是软绵绵的,这就像人们在思考干瘪时那种有气无力的环境。

习惯用菊花来比喻人的精神状态的要算李清照了。
“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赓续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新婚后思念丈夫赵明诚,借酒消愁,说自己干瘪瘦削得像菊花一样。

实在,在特定的语境里,菊花还有很多象征意义的。
如表示长久、龟龄和永恒等,人们常常将松菊鹤相提并论。
白菊还有一种伤悼纪念的意思。

古时候人们佩戴菊花,还象征着浪漫天真,豪放不羁。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的诗中就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陶渊明簪菊更是习以为常,他”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喷鼻香染九秋霜”,他把滤酒的葛巾层绕在头上,再插满菊花,故意惹得旁人大笑。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