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微点:此诗利用拟人手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述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激情亲切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津润万物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题目中的喜字在诗中虽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逢里迸透。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微点:这首诗描写了长安早春小雨的幽美景致,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眇小雨滋润津润如酥,酥便是奶油,它细腻、平均、滑爽、滋润津润而又逐步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以为快乐、新鲜、活泼、暗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
二、 苦雨
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喷鼻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微点:此词抒写思妇的离愁。上阕写室内物象,虽是温暖祥和的场景,但孤独的思妇辗转难眠而容颜不整,鬓发散乱,忍受着枕衾间的寒冷与痛楚;下阕通过写思妇在室内听到室外的雨声来描摹人物的心情。“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贯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秋雨连绵一直,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
戴叔伦《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微点:诗中描写了暮东风景,抒写了怨别之情。“燕子不归春事晚”,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暗喻着倚阑人的心中之情。“一汀烟雨杏花寒”,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东风中的杏花,也失落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详细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
三、雅雨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微点: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山涧边簇生着一片可爱的芳草,树丛中有黄鹂鸟在悠然自得地鸣叫。向晚时分,春雨洒落,潮水暴急,野渡无人,孤舟自横,一片迷茫。墨客对野生植物自然存在状态的爱慕与抚玩,折射出闲雅萧散的人生态度,令民气醉。
=================
温庭筠《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微点:此诗利用了虚实结合和遐想的表现手腕,描写了雨的形态及雨中的景象,表达了墨客闲适舒心的雨趣。一、二句实写面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由面前的咸阳雨景遐想到洞庭春水色,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奥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
四、 禅雨
方岳《听雨》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微点:墨客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青苔,身心闲静得连鸟都不猜疑。在竹斋听雨的境界里墨客自失落于“工具”之中,身心完备归天,天下不复存在。雨把人从繁盛热闹繁荣的尘世带入诗意的栖居,虽无一字禅语,但处处可见禅趣。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微点:此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之时,作者借途中遇雨的平常经历阐发了不平常的人生哲理,映射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想熏染:无论是自然界的阴睛风雨,还是现实人生的荣辱升降,都可等闲视之,浑不在意。这里词人正是借助于“雨”这一详细意象将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落,超然物外的禅意般的宁静之中。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