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即庐山
相传殷周时,此山为匡氏七兄弟隐修的所在,当他们羽化后,只留下了居住的庐屋,于是此山得名庐山。
庐山,是我国主要的名胜之一,历来游人甚广,对它的评论也极多。

作者这首《江行无题》,非同于一样平常的庐山题诗。
它是利用古代的典故,来讲述庐山,别具一格。
首句用一“愁”字,二句用一“不”字,已把庐山的险要和攀登之难写尽。
三四两句用“只疑”和“犹有”,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写到“云雾窟”和“六朝僧”。

“六朝僧”似与“匡庐”各不相关,但在这首诗中,在墨客的笔下,却为庐山的美景增长了另一番色彩和情趣。
咫尺:形容间隔很近,古时八寸为一咫。
云雾窟,即被云雾遮住的石洞。
六朝僧,这里指从三国往后顺延六个朝代中在庐山上修行的僧人的子弟。

唐诗进修钱起的江行无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