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尽万万千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宋·施酒监《卜算子·赠乐婉杭妓》

释义:认识了很多女子,却始终没有你这般好。

古诗词里最惊艳的四句情诗句句封神

一对如胶似漆的情人,由于事情的关系而不得不分开。
词人忧闷、烦闷想带她一起走却不得,无奈之下只能用诗词表达对她的爱意。

墨客所要表达的,正如那句歌词唱的:“天下人潮万千,只有你入我眼。

读这句诗,不禁让人想起杜牧的那句“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里扬州路的东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杜牧眼中的那个她,正值十三四岁的豆蔻年华,婀娜多姿,举止是那样的轻盈可人。

用他自己的话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仲春初”就像仲春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一样,多么美好啊。

施酒监的这句相对来说就更为直接了当,用词普通易懂,虽辞藻没有杜牧的华美,但情绪却显得更加朴拙动听。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唐·李白《相逢行二首》

释义:我与她一见情深,虽未言语而灵犀已通。

在一个东风沉醉的清晨,墨客乘着五花马去城外远足。

在远足的路上,他碰着一驾车,车窗打开,姑娘俏丽的面庞深深的吸引了墨客。

墨客迫不及待的下马相问,并约请她一起饮酒唱歌。

过程中,女子用扇子遮住了半边脸,如此举动,在墨客眼中,让女子显得更加俏丽动人,就犹如彩云遮月一样。

墨客对女子一见钟情,女子彷佛同样对墨客一见爱慕。
以是墨客说:“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初次见面,彷佛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一见钟情。

宝玉的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瞬间令人以为陶醉不已、欣喜万分。

看朱成碧思纷纭,干瘪支离为忆君。

——唐·武则天《快意娘》

释义:相思过度,甚至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赤色算作绿色;身体干瘪,精神恍惚,只因太过思念你。

这句诗出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天子——武则天。
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位能力轶群的政治家,却鲜少有人知道她也是一位墨客。

看朱成碧思纷纭,干瘪支离为忆君。

不信最近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她写的这首七言绝句,是她的一首上乘之作,也是她最有名的诗歌。
在情诗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辛弃疾的情诗中都曾效仿过她的写法。

历史上,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秀士,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

太宗去世后,她与其他妃嫔一起被送到感业寺当了尼姑。

在感业寺,唐高宗李治在寺中瞥见她并对她一见爱慕,两人就此互生情愫。
这首诗,便是武则天为了表达自己对李治的思念而作。

“看朱成碧思纷纭,干瘪支离为忆君。
”墨客用短短的14个字将心中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诗的下半部分是“不信最近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果你不相信我比来因思念你伤心泪绝,那就打开衣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这句墨客则笔锋一转,显得更加情深意切。
同时,也让人感想熏染到墨客豪迈、不造作的个性,读罢令人动容。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宋·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释义:可不知是谁,让我在这元夕朝思暮想,这种感想熏染,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用深情绸缪、缠绵哀婉,来形容这句诗,再得当不过了。

在古代,元宵节正是才子佳人之间最佳的约会机遇。
正如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写的那句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薄暮后”所描述的一样。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样可见一斑。

正值元宵节,词人想起了久别的恋人,心中涌起万分思念。
以往的相处画面,历历在目。
反不雅观现在,伊人已不知所踪,且再无相见之日。

想到对方也同样思念着自己,词民气坎更加的痛楚不已。
这种相思之苦,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深切体会到。